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59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78篇 |
劳动科学 | 23篇 |
民族学 | 56篇 |
人才学 | 167篇 |
人口学 | 95篇 |
丛书文集 | 515篇 |
理论方法论 | 311篇 |
综合类 | 1600篇 |
社会学 | 1221篇 |
统计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74篇 |
2012年 | 287篇 |
2011年 | 362篇 |
2010年 | 339篇 |
2009年 | 339篇 |
2008年 | 391篇 |
2007年 | 289篇 |
2006年 | 233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和道德的关系可以说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一般来讲道德和政治从整体上采讲是一回事。在一些政治理念上,特别强调要有良好的品行,讲求德治。德治是通过统治者道德的修练,使社会达到完美的境界,现在的民主仍然需要良好的德治,良好道德是民主政治的有效保障,是现代政治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从工作、学习到娱乐,从经济、政治到文化都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这一切都给正在处于认识能力低、情绪不稳定、心理与生理不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困惑与迷茫.而传统的思想教育显得空洞乏味,失去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面对现状无法担负起这时代的重任.为了使青少年思想教育回归生活,立足于普世中的价值,本文就青少年思想教育存在的现状及其出路,提出了一些浅略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升高,网络媒体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场所。青少年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网络媒体在给青少年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其思想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展开详细研究,并对其负面影响提出相关的规避对策,为青少年建立良好价值观提供和谐的网络环境和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冉崇潇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2,(4):60-68+96
青少年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而言,网络霸凌可能对其学业表现、家庭关系、性格养成与社会融合产生特别影响。依照网络霸凌参与角色的不同,可以将“网络霸凌”行为角色分为霸凌者、受凌者与旁观者。三者在一定程度上组成了一个可以相互转换动态的三角。只切断其中一环,都无法禁绝网络霸凌。为此,应在借鉴美、德网络霸凌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依照网络霸凌角色不同,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网络平台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本土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邹治仁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谁拥有青少年谁就拥有了未来。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把握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于收到实效有其重要作用。本文就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主线,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四个原则和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李晓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6)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从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犯罪条件分析,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形象不良、家庭结构破损、孩子失去控制等;学校因素主要是学校追求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社会因素主要是“拜金主义”侵蚀,不正之风和不良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Cosplay,是从动漫游戏文化产业衍生出来的城市文化现象,它的文化特征契合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并发展成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个亮点。在文中,介绍了Cosplay的含义,并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Cosplay的流行原因和它在社会整合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受种种因素影响,一些青少年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罗永年,1971年生,字仲玉,号长辉,又号日月轩,山东菏泽人,现居北京。自书、自诗、自画,诗书画作品多次发表在《工人日报》《中国社会报》《北京旅游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