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0篇 |
免费 | 307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6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9篇 |
人口学 | 29篇 |
丛书文集 | 239篇 |
理论方法论 | 55篇 |
综合类 | 2862篇 |
社会学 | 29篇 |
统计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91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96篇 |
2011年 | 227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187篇 |
2008年 | 198篇 |
2007年 | 198篇 |
2006年 | 205篇 |
2005年 | 171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虽说是一种农业经济、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却是它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催化剂和动力。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和主干是个体小生产农业,它要求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自耕农便成为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以经济的手段与劳动者结合,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基础之上的是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和货币是中国经济结构涉及的两个特点,而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是封建国家对经济的强大的控制与干预。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晖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2):29-31
"十五"计划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其中,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地使用权有序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企业化发展则是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和举措.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制度演变及其绩效创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孟祥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15-19,33
论述了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过程,阐明了土地制度的变迁是农业经济生产效益的释放过程,同时对土地制度变迁产生的绩效进行了评析,指出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由于农业本身的产业弱势,政策颁布与执行中存在一个博弈,只有博弈结果是有利于农户收益提高时政策才会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4.
彭光凤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41-44
本文认为,落后的农耕技术严重制约着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日益突出的供求矛盾,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自然条件、国际市场的影响;应对农产品涨价的对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严防过度占用耕地,还耕于农。 相似文献
5.
郑世艳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4):65-67
创业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创业素质的大学生是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难题,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因此,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要以开展创业教育为契机,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创业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及政府政策支持方面进行尝试,以构建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关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以山东省为例,分析农业大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采取的积极对策,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发展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正视加入WTO对国内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市场需求、能力本位、教育科研、学校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了农广校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创新、课程创新、教学创新、办学模式创新与师资队伍培养 相似文献
8.
农业纵向一体化经营与农户横向一体化合作——我国“三农问题”及其出路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从农业的特殊性出发,认为通过实现农业纵向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户横向一体化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真正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农业推广体系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农业推广体系为其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阐述了台湾地区农业多元化的推广模式、人性化的推广内容、经费来源和高质量的推广队伍等特色,并提出了台湾地区农业推广对祖国大陆的启示:(1)完善农业推广模式;(2)创新农业推广内容;(3)增加农业推广投资;(4)改革农业推广队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是检验我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构建农业组织化体系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具备规范的组织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