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4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82篇
管理学   2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5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59篇
丛书文集   1942篇
理论方法论   1151篇
综合类   10340篇
社会学   1591篇
统计学   387篇
  2025年   62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1031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1002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779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1117篇
  2006年   1083篇
  2005年   978篇
  2004年   908篇
  2003年   870篇
  2002年   716篇
  2001年   549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xistential, or existential-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risk perception provide a nove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issues that are common to all humanity, such as fear of death,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isolation and meaninglessness, as these anxieties are a function of existing, or being-in-the-world. These fundamental anxieties can be related theoretically to the ways people perceive risks within social and cultural milieus, and can also be used practically within case studies, as demonstrated in the three examples presented, which examine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food-related risks,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via a mixtur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techniques. 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possible insights that can be gained from taking an existential perspective on risk perception, and relates notions of contemporary technologically-oriented societies to the existential challenges faced by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相似文献   
2.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 ,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 ,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的恭敬、赞美和依恋 ,《九歌》中的神、巫、人、鬼关系 ,就是一个由人和巫迎请神、送行鬼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增辟一个本体论角度以研究汉语词汇及其发展规律的主张 ,从本体论角度对名词“时”的形成过程、词义引申、派生词系的基本动力和内在规律进行考察 ,认为中华先民立足农耕生活的实际 ,反思和筹划自己的生存方式、追求生存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并使之获得语言“意义”的标记 ,是名词“时”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规律 ,它可以解释“时”的一切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4.
Annual concentrations of toxic air contaminants are of primary conc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ronic human exposure assessment and risk analysis.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air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resource and technical constraints often impose limitation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a sufficient number of ambient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for performing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Therefore, sample size limitations, representativeness of data, and uncertainties in the estimated annual mean concentration must be examined before performing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several factor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designing field-sampling programs for toxic air contaminants and in verifying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Specifically, we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SO2, TSP, and CO data as surrogates for toxic air contaminants and as examples of point source, area source, and line source-dominated pollutants, respectivel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ampling design. We demonstrate the use of bootstrap resampling method and normal theory in estimating the annual mean concentration and its 95% confidence bounds from limited sampling data, and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OC) curves to determine optimum sample size and other sampling strategies. We also outline a statistical procedure, based on a one-sided t-test, that utilizes the sampled concentration data for evaluating whether a sampling site is compliance with relevant ambient guideline concentrations for toxic air contaminants.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动物名词翻译中的不等值现象。旨在提醒英语界同仁,在掌握词汇的同时,应多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翻译出脍炙人口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当代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明确告诉我们,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工作调研,就民族院校学生思想特点及对策作一简论。  相似文献   
7.
试论制度的技术本质 --从技术哲学的视角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问题是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问题。不同学科基于各自的分析目的,对其都有不同的理解。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制度理论,而技术哲学特别是社会技术哲学是从新的视角来思考制度的技术本质,技术哲学语境下的制度是社会技术的“物”化,是一种规范的、重要的“社会技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李利民 《唐都学刊》2010,26(3):27-29
李白的卒年,依据李阳冰、范传正所记的李白生年和李华所记的李白享年即可确定为大历元年。从曾巩到王琦,对此提出了异议。但他们所提出的依据没有一条是信实可靠的,包括他们认作铁证的《为宋中丞自荐表》,编在至德二载也是不可靠的。要正确地确定李白的卒年,还是要回到李阳冰、范传正和李华那里去。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北京市C救助站的个案调查,以实践社会学为理论指导,比较分析我国救助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从"收容"转向"救助"的转变,尤其对实施过程中的实践逻辑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认为,救助管理制度在运行中,其实践逻辑发生了偏误。要完善救助管理制度,不仅要充分调动社会救助主体的积极性,加强部门合作,而且要从理念上升为行动,确保制度的执行。  相似文献   
10.
商标权的客体为相关公众所认知的商标与商标所标识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可以认定商标俗称的抢注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同时,商标俗称可以被认定为近似商标的一种形式,从而适用《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此外,在商标俗称的问题上,不能适用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