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的境界有高低之分,管理也有境界高低之分.讲管理境界必须先说清楚境界,进而再说管理境界.笔者愿抛砖引玉,与研究管理境界者共同探讨. 现代汉语词典对境界有两个解释:一指土地边界,二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古人还用境界来指人的处境,与境况相通.中国人赋予了境界太多的哲学内涵以及美学内涵,使其用来衡量人的觉悟程度或态度的表现,已然成为评价人处事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刘孜 《当代老年》2006,(1):23-23
梅兰芳自幼年就边学艺边学画,成名之后,不但没有将绘画放弃,反而拜多位绘画大家为师,齐白石就是他拜的绘画老师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孜 《职业》2013,(26):171-173
多年来,国内外的管理学界对管理本质的研究在逐渐深入并提出了众多观点。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用管理活动中一种直观认识到的现象来界定管理的本质,而该现象不能反映出隐含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的内在的共同的根本属性,因而不符合“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这一界定本质的哲学标准。一个事物是由多种不同的表象结合而成的,一个能反映出的各种表象的内在的相同的特性才是该事物的本质。根据这一原则,本文试从管理目标与管理活动、管理职能、管理方法和管理目的之间的关联因素来探寻什么是管理的根本属性,并提出观点: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