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态度是个体对于客观对象的一种反应倾向 ,这种倾向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种结构因素。作为态度载体的具体的人 ,并非仅指有生物意义的个体 ,而是指有社会意义的个体。难以想象 ,个体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能够游离于社会环境之外 ,因此 ,态度实际上表现为社会态度。态度既是一种含义广泛的概念 ,也是一个用以预测和解释各种社会行为的中心概念。研究社会 ,研究社会行为 ,均离不开对社会态度的深入研究。态度产生及发展的依据是什么 ?其具体机制如何 ?这是一个颇有争议也较为复杂的课题。对此 ,态度功能论、社会学习论、诱因冲突论、条件作用论以…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特性以及信息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犯罪心理强化。网络境遇下,犯罪心理强化表现为猎奇、模仿、暗示、角色扮演、自我强化、舆论氛围等。规避网络境遇对犯罪心理强化的助长,不应该局限于犯罪心理学的探究,更应该注重从确保司法公正、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完善社区矫正建设以及作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扶救助工作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来探究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中,绝大当数的父母都忽略了物理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尽管他们都很了解社会环境的意义。要知道,如果我们想使孩子显得更为理智一些,更“听话”一些,还可以借助物理环境中的色彩、音乐等,它们也是家长的重要助手呢!在瑞典心理学家丹尼尔的实验中,一个房间布置淡雅、色彩悦目,播放着轻柔的抒情音乐;另一个房间则装饰刺目,播放着躁动不安的乐曲。当实验对象(10至15岁的孩子)在第一个房间待上一会儿后,就产生了一种恬静的感觉;而在第二个房间待上一会儿后,就产生了烦躁的感。当实验主持人分别向不同房间的孩子提一个具有…  相似文献   
4.
态度(亦称“社会态度”)是社会个体对于客观对象具有评价性、倾向性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的结构因素,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由于对象的多样性,也由于态度结构的多样性,态度引导相应地也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概念,社会活动中的宣传、教育、思想工作亦属于态度引导范围。在社会活动中,要有  相似文献   
5.
性别社会化差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宗粤 《社会》2001,(7):10-12
性差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课题。这里的性差主要是指由于生物与社会的原因 ,两性之间在心理特征及个性倾向性方面的差异 ,而更普遍的研究则涉及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等诸多问题。一国外有关性差研究的理论学派主要有角色自居说、性别定性说、自我归类说、生物社会说等。角色自居说(IdentificationalTheory)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 ,认为性差主要源于因情感而进行的模仿活动 ,首先是对于父母的模仿。这一学说中的许多基本概念是模糊的 ,其阐述有牵强附会的痕迹甚至相互矛盾。例如 ,一方面认为男孩对父…  相似文献   
6.
“情景力场”、“超反常相”等理论说明,社会引导包括思想工作也存在一定的时效性,即社会引导应讲究及时、审时、适时三大时效原则  相似文献   
7.
试论态度形成及改变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态度的确立是一个多变量的构架,决非单一途径。在态度的形成及改变中,有四类相互渗透的机制在起作用,其中,原发型机制(需要、期望)是基本诱因,也是任何情况条件下态度确立的必要途径;条件型机制(定势、权衡)则是态度形成及改变所必须的中介因素,影响社会态度的最终确立;习得型机制(从众、模仿)指单纯受社会情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之相符的态度;人际型机制(平衡、互动、归因)则特指人际态度与他类态度确立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更加注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已被提到重要位置。本文阐述了当今中国公民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社会不仅应注重传统文化中文明精华的传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机制和舆论引导监管机制,从而对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引导的心理学模式看,对象对于特定引导的信任程度是影响这一引导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对象对于特定引导的不信任,可能诱发非常规性质的逆向反应,从而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信息。确立信度是社会引导应注意的基本原则之一。本文试从引导信息的真实性、组织传递以及引导者的信度特征等方面谈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同事实是人们对事物存在状况的客观认定一样 ,证据事实也不是证据本身 ,而是依据证据进行分析以判明案件事实的要件事实 ,其表现形式以命题判断出现 ,不是事物本身 ;而证据则仅仅是证据事实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