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阅读中的“误读”,无论是读者的有意为之或无意中的“歪打正着”,指的都是读者在对诗意的理解上与作者本意不一致。之所以会发生“误读”,是因为读者从诗中读出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而以自身的联想力丰富、补充了作者的诗意内涵。可以说,误读难以避免,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它应该出现在率性而为的状态之下,而不是出于无知或有知的偏见。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于抒情诗中诗人的“自我”问题,已经发表了很多值得重视的意见。不过我总是认为,如果只是抽象地讨论诗究竟应当表现的是“大我”还是“小我”这样的问题,恐怕一时是不容易得出一个公认的标准结论来的。因为每一个诗人都在走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任何人也无法规范出一种亘古不变的诗歌创作模式。与其进行马拉松式的争论,不如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来加以研究,从中探讨诗人的“自我”是怎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的?怎样地影响着和决定着他创作的基调的?它是一种凝固不变的存在吗?作这样的研究和分析,就可以把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使  相似文献   
3.
被称作“七月派”的一批诗人,由于“胡风事件”的牵连而纷纷沦为阶下囚.经历了长期精神煎熬的绿原,以他饱经沧桑的诗笔重现自身的精神风貌时,已经把许多苦难的记忆熔铸在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之中.从嘲笑呵斥“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到同情理解“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是绿原从革命者到思考者所走的一段漫长的心路历程.绿原作为一个诗人的真正价值,并不是他为人们提供了何等正确的思想观念,而是他以自己的诗歌坦诚地描述了他的存在方式.因此,一个诗性的绿原,知性的绿原,理性的绿原,当他在诗中时而如此时而如彼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艺术感受和诗性直觉时,我们所看到的便是他的丰富复杂,他的斑驳陆离.  相似文献   
4.
评丁芒的诗     
丁芒从1943年5月正式发表诗歌,到今天已经过了四十一年。但迄今为止,我们只读到他的三本诗集:《怀念》、《更流集》和《枫露抄》。他的诗作不能算很多,然而只要考虑到他曾经从五十年代后期起的二十年间被迫基本封笔,我们就不仅应当承认他的勤奋,而且会对这位阅尽沧桑的诗人寄予深深的同情,更何况从诗的质量、水平和特色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一个写作态度严肃的诗人。有感于此,我们认为对象丁芒这样的产量虽不算多,但却有着自己的努力和追求、为诗坛作过贡献的诗人及其诗作,也  相似文献   
5.
肖铁诗歌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似乎表现为一种对事实和真相的叙述与言说上。诗人这种创作追求的蕴涵,首先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密切关注;其次是使读者从变幻莫测的人生世相里获得一种豁达与宽容;再次是使读者感到一种平易和亲近之外的深入人心。并且,从诗人的创作走向中,似乎正在从"实在"的风格而逐渐追求一些"空灵"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精神阉割术     
人类发明了“阉割术”,无疑是他们在智力上远胜于其它动物的一大证明。查《辞海》“阉割”条:“亦称‘去势’。摘除或破坏动物卵巢或睾丸的手术。阉割后的动物,生殖机能消失,劣性器官及性征显著反常。可使动物性情温顺,便于管理、使  相似文献   
7.
倪吾诚论     
一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王蒙的小说尽管交口称誉,然而在赞赏之余,总似乎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遗憾:这位才气横溢、锋芒毕露的作家,还没有塑造出一个足堪称为“艺术典型”的人物形象。文学观念的更新和日趋多元化的创作格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人们关于艺术典型的思考;可是,如果仔细琢磨一下,一个真正能称之为伟大作家的人,又几乎都是与他  相似文献   
8.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来回顾本世纪中国新诗所走过的曲折坎坷的道路,不同的人们会发出不同的感慨,这应该是十分顺理成章的罢。我始终记得80年代读到的一篇文章中那开宗明义的一句话;新诗肯定不如旧诗好。论者的这一大前提可以说肯定是千真万确的。但是接着下去人们便要问:提出这个大前提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给新诗加油鼓劲,还是要新诗改弦易辙重新回到旧诗的老路上去?前年诗人周涛又提出了著名的“十三问”,其第六间就是:“新诗发展的大方向是不是错了?如果不错,为什么这条路越走越窄?如果错了,那么会不会是一个延续了近百年的…  相似文献   
9.
八位与会者从诗学、社会学、新诗历史、现代诗审美意识等角度,阐述了我国新诗发展的必然性、合理性,与季羡林等关于中国新诗失败的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0.
八位与会者从诗学、社会学、新诗历史、现代诗审美意识等角度,阐述了我国新诗发展的必然性、合理性,与季羡林等关于中国新诗失败的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