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58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243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商品产值同农业总产值、农业净产值一样,都是农产品产量的综合指标,它表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一年内向农业以外的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了多少农产品,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计算简便起见,目前通常是用农产品交售产值来代替,但笔者以为不妥。 首先,从理论上讲,计算农业商品产值的本意是力了反映当年生产的全部农产品价值中实际出售的农产品价值量,它只包括本年生产的农产品中已经销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全局、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和理论的确立,不仅破除了市场经济只能是资本主义的这个传统的、僵化的观念,为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最终的目标模式,而且会带来人们的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3.
在广大乡村,特别是山区,林业对于乡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林业发展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针对贫困山区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林业发展必须与山村经济发展要相互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二级教学管理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就教学管理体制和二级教学管理中所面临的教学管理体制、教务规范化管理、研究生助教(TA)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教学管理中的学校(教务处)、学院、系(专业)三级要明确责权利,相互配合完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教学资源紧张时期,实施TA制和教务管理规范化与信息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氨氮、COD、难降解物质浓度高等特点,开发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P)脱氮-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技术,研究了不同单元的作用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其COD、BOD5、NH3-N、E 260(紫外260 nm处吸光度,代表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2%、87.2%、75.3%。  相似文献   
6.
1985-1995年的中国比较文学繁荣是伴随着20世纪末的世界文化转型与第三次中国文化转型的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气候形成的。具体条件包括:中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方位内通、交流与对话;寻求跨民族语言文化的沟通、交流与对话的现实要求与历史必然趋势,20世纪末学科走向综合与跨学科教育的时代潮流等。1985-1995年中国比较文学繁荣的标志是: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教材研究的迅速发展;学术组织与活动的迅速发展;理论译介与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特征是:重应用研究,轻理论探讨;氛围活跃,队伍流动性大。  相似文献   
7.
人是什么?究竟该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但只有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学说,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存在,人的本质就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是全面理解人的一把钥匙。那么,单个人在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本质是什么?实践又是怎样形成人的本质呢?本文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肯定人、确证人,生成人的现实性本质。这是对人的本质的唯物主义解决。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又使人不断超越,否定现实,从而使人的本质具有理想性特征。这体现了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如何认识和处理中日关系始终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界,随着近代日本对华政策史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发觉偏重于行动及结果层面的探讨,显然不足以阐明近代日本何以从“蚕食叶”到“蛇吞象”式侵华的深层原因.毕竟没有民众共识基础的对华政策是难以推行的.近年来国际政治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带来了“观念构建利益从而决定国家政策”的基本认识,该理论渗透到历史学中,促使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认识基础成为史学研究的一股新潮流.《南开学报》2012年第1期“当代西方研究”栏目以“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为题,组织了四篇专题论文,分别以内藤湖南、胜海舟、北一辉、吉野作造等引领了近代日本思想界潮流的显赫人物为考察对象,以其本人的原出性言论为凭,解析了他们在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九·一八”事变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对华认识和政策主张,以及对国民性对华认知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力图在思想源头上深入探寻近代日本对华行动选择的基础性动因.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到"角色"再到"行动"的传导,是一国外交战略的内生性逻辑自洽过程。日本的自我认知结构,是在历史演进中由特定的知识、文化和观念等要素组成的。知识要素的构建因循了工具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等原则,文化要素中的矛盾性、善变性、序列性、依附性等特点形塑了日本外交行为逻辑,观念要素中的"强权观念与神国思想相互嵌入"的特点,固化了日本"在东方华夷思想之外壳中嵌入西方霸权主义之内核"的思维取向。"追求大国地位"是影响日本国家战略最深刻、最本质的"先赋角色"。日本在自我认知、角色构建的基础上,推行了以构建"观念资源与制度资源"为中心的"战略性外交"。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解读日本特有的认知结构、角色构建、外交行为及其传导机制,不仅能为认识与判断日本的国家战略走向提供更为精准的描述与解释,还有助于重构与创新日本外交的"知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