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陈志华老了。比起5年半前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他的后背有些佝偻,一些地名他需要想上一会儿才能说出来,也有的干脆就没说出来。  相似文献   
3.
尤光付 《社科纵横》2006,21(5):23-24
本文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中看,公共权力监督都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中,促进可持续发展,遏制腐败和群策群力,都有赖于完善公共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4.
社会信用缺失表现在金融、市场、管理、学术等诸多方面,它妨碍了完善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大了金融风险,也影响内需扩大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信用缺失的治理,应健全宏观经济领域中的信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教育。  相似文献   
5.
公权力的运作必须有制约和监督。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已初步形成,但尚存在监督机构职责分工不明、监督主体权能不实、监督过程制度缺失、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素质不高等问题,鉴于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完善:优化权力配置、强化人大监督、整合行政监督、改善司法监督、健全政党监督和激励社会参与监督。  相似文献   
6.
尤光付  刘文锁 《理论界》2005,3(4):74-7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颁布了大批法律、法规和规章,其内容涵盖了国家管理的主要领域,使国家管理主要依靠政策文件治理转向了依法治理。依法治理离不开权力的制约监督。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公共治理中监督体制及其运作机制存在不足之处,其表现是:监督机构职责分工不明,缺乏协调性;监督主体权能不实,缺乏权威性;监督过程中制度缺失,缺乏保障性;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缺乏自觉性。为提高监督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本文建议优化权力配置,强化人大监督,整合行政监督,改善司法监督,健全政党监督,激励社会参与监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