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尹田 《老年世界》2010,(6):30-30
不久前去河南省法官学院讲课,课后和一些法官一起吃晚饭,席间自然免不了谈论一些法律上的事。一个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年轻人忽然说想请教我一个问题,接着,他讲到他们研究室正在讨论的一个请示案件。  相似文献   
2.
尹田  税兵 《社会科学》2006,(3):144-148
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就是市场的一体化。中国合同法在这个背景下必须完成与国际的接轨,才能更好地促进交易规则的全球化和经济社会法治观念的全球化。这种接轨的动因可分为:外在动因——发展商品经济的契约制度需求;内在动因——培育市民社会的私法精神需求,技术动因——统一交易规则的制度整合需求。  相似文献   
3.
尹田 《领导文萃》2009,(22):135-137
不久前去河南省怯官学院讲课,课后和一些法官一起吃晚饭。席间自然免不了谈论一些法律上的事。  相似文献   
4.
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行为的性质及其立法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罗马帝政时期的后期,罗马法上的"短少逾半规则"仅适用于土地买卖;法国民法中的合同损害规则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严格限制,且长期存在理论分歧,而乘人之危在理论和实务上则被视为胁迫行为之一种;德国及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民法所规定的暴利行为中,乘人之危为产生此种行为的原因之一.我国<民法通则>及<合同法>将"乘人之危"和"显失公平"分别单独规定为法律行为无效的两种法定事由,使缺乏前提或者限制性条件的"显失公平"规则背离民法的公平理念.鉴于"乘人之危"的构成须以行为结果显失公平为要件,与显失公平同为导致法律行为相对无效的事由,故应将之重新回归暴利行为的发生原因的范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