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宗倩  牛娟 《科学咨询》2024,(2):248-251
不同的文化体系背景下,个体对积极随缘有不同的认知心理特征。在世俗文化体系下,积极随缘的认知观点可以来源于世代相传的熟语以及个体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总结两个方面,其认知逻辑主要以天意或命运为核心,个体以满足自身利益需要为意向动量。在心理学文化体系下,积极随缘以人本主义和森田疗法为代表,其主要观点强调承担社会责任以及顺其自然的行为准则,其认知逻辑侧重于个体的责任和自然规律,目标是追求心理健康。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强调的积极随缘意味着在坚持自己努力奋斗的同时,接纳命运的安排,不因外在变故而失去内心的平静,其认知逻辑是基于人与自然之间力量的和谐相处所产生的智慧。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运用中国人较为认同的儒家文化体系来调整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借助儒家文化中的积极随缘思想影响来访者,帮助他们建立更为合理的认知观念。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收官之年,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对接之年.为适应这一宏观政策语境变化,教育扶贫要积极对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2020年之前脱贫攻坚侧重提供义务教育保障,2020年后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则更加侧重高质量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竞争力.教育扶贫对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要选准主要着力点,提升教育综合竞争力,规避弱势群体被甩出教育轨道的风险,重塑社会利用教育进行扶贫的意识.教育扶贫对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包括分维度发展农村教育,助力农村人口分流发展;建立三教融通式教育,提升农村人口素质竞争力;提供方便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增加农村社会吸引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