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黄张凯  徐信忠  于鹏 《管理世界》2005,(12):162-165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同时我国的金融体系不论在规模和制度方面,还是在监管体系和运营效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转轨经济的特征决定了我国的金融体系仍不完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学的学术研究尤为重要。金融研究回顾和展望系列将对金融学主要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尤其就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章和书籍进行评论,同时指出每一领域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可能的将来研究方向。系列将对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中介、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资本结构、公司治理、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微观结构和行为金融等领域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我们希望这一金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系列能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博士生和年轻老师提供一份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结合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结构的影响。本文着重于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和对大股东的擎制这两项基本功能。文中结果显示:股权集中程度降低独立董事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却又抑制总经理、董事长两职合一。民营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较高,两职合一情况则较多。本文还显示,不同性质股权的比重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国有股对独立董事比例有负面作用,但当国有股比例特别大时其作用则不明显。国有股对两职合一有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国有股比例特别大时。社会法人股对独立董事有负面作用,而当社会法人股比例特别大时,社会法人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两职合一。本文的发现说明了一个有趣的但又被人忽略的现象:股权集中与否和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照搬西方现有理论,简单的分散股权或实现国有股的全部退出未必一定能在所有方面改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3.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现代金融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Markowitz的投资组合选择理论,之后的30年中,不断有重要的原创性理论出现,其中包括关于公司财务的Modigliani-Miller理论、Sharpe等人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和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等。这些理论从理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研究综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世界性的私有化热潮、还未从人们记忆中消失的亚洲金融危机、不断出现的公司丑闻和日益严重的公司信任危机都一次次地将公司治理推到从未有过的受重视的地位。学术领域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政策性指导。由于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数量巨大,我们无法在本综述中涵括所有的内容,因此,本综述将主要回顾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和公司治理的机制,并介绍投资者保护与证券市场发展国际比较等最新的有关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已有的优秀的回顾性文章(Shleifer and Vishny,1997;Denis and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