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汝颍集团和谯沛集团的产生绝非偶然,其与曹操用人政策紧密相联。前期他们共同辅佐曹操,开创基业,建立曹魏政权,后期两大派别矛盾加剧,党争愈演愈烈,最后导致魏晋禅代。  相似文献   
2.
朱子彦 《文史哲》2005,(6):54-61
自新莽迄北宋,九百余年历史,大小十数个王朝之更迭,大都采用皇位禅让之形式。值得史家重视的是历朝禅代必同九锡制联系在一起,九锡成了中世纪权臣夺取皇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权臣移鼎前,必先晋爵建国,封公、封王,赐九锡,然后再登上九五之位,这几乎成了易代鼎革的惯例。  相似文献   
3.
铁券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制度。它从汉代开始,一直沿续到清朝,经历了二千余年,几乎和整个封建社会相终始.但由于史籍记载过于简略、零星,因而使一般读史者对铁券制不甚了了.本文试图就笔者掌握的一些材料对铁券制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子彦 《文史哲》2004,(5):27-34
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将后主刘禅置于股掌之中。为了实现刘备白帝托孤时许诺的"君可自取",诸葛亮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晋爵封王,并受近似天子规格的九锡之礼。一旦条件成熟,诸葛亮本人,抑或其子孙极有可能易代更祚,登上帝位。  相似文献   
5.
有明一代,孝宗皇帝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针对时弊,澄吏治、抑勋贵、慎刑法、固边防、尚俭约、求直言、用贤能,取得了“弘治中兴”的治绩。然以往学者在论及明代盛世时,大多称颂“洪永之治”,对明代诸帝亦以推崇朱元璋、朱棣居多,而对明孝宗与“弘治中兴”却评论殊少,迄今尚无专文论及。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以此为题,略陈管见,以求正于方家。 一 “弘治中兴”是针对成化朝的腐朽政局而言。 成化时,宪宗在位,他溺于女色,耽于逸乐,荒嬉 怠政,乃是一个昏庸之君。在其执政的二十余年中,佞幸竞进,奄宦当道,方士妖僧充斥于朝,而息直之上…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干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干政朱子彦中国历史上的后妃干政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据《后汉书》载:“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委成冢宰,简求忠贤,未有专任妇人,断割重器,唯秦太后始摄政事”。唐代李贤在注《后汉书》这段史实时云:“太后,昭王母也,号宣太后,……...  相似文献   
7.
关于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旧史大都认为朱元璋是利用功臣为其平定天下,一旦登上皇帝宝座后,即将功臣视为寇仇、棘刺、必欲翦除灭绝而后快。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就说:“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①其实这些看法并不尽然,实为皮相之见。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对功臣优礼相待,恩宠倍至,君臣之间并无芥蒂,只是在以后君臣间才开始产生矛盾,并逐步走到了对立面。朱元璋对功臣态度的转变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由明初政治形势和矛盾变化所决定的,故必须把朱元璋杀戮功臣的原因放到明初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本文冀图从一个侧面,即论述朱元璋颁赐铁券,铸造铁榜到制造胡蓝党案的历史过程,来探索朱元璋与功臣的关系,为研究明初历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战国秦朝以降,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在统治阶级内部结朋聚党便为绝对的君主专制所不容,凡涉嫌朋党者,动辄受到严厉的制裁和打击。然而,纵观两汉的历史,朋党和党争却屡见不鲜,其中尤以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最为惊心动魄。汉代党争的焦点何在?党锢为何如此激烈和残酷?我们认为,单从经济基础上寻找原因还很不够,还必须从汉代的选官制度上剖析产生朋党和党锢的政治条件。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铁券制略论     
一铁券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制度。它从汉代开始实行,一直沿袭到清代,经历了二千多年,几乎和整个封建社会相终始。稽考史籍,铁券异名不下数种。《汉书·高祖本纪》作丹书铁契,《后汉书·祭遵传》作丹书铁券,《资治通鉴·梁纪》作银券,《隋书·炀三子》作金书铁券,《辽史·耶律重元传》作金券,《明史》则因铁券可世代相传而称为世券。历代所颁铁券虽则不少,但  相似文献   
10.
宦官干政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毒瘤,从秦汉迄明清,宦官专权层出不穷。封建王朝虽然曾制订出禁止宦官擅权的种种法规,并对干预朝政的宦官予以打击,但是这个痼疾顽症就是无法根除,而且宦官干政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代,不但没有滞止,反而愈演愈烈。对于宦官干政的原因,历代皆有人进行探究,但似乎还未涉及到问题的根本。本文拟对此作一剖析,以求正于方家。 笔者认为,历代阉宦之祸,追本溯源,无不症结于君主专制、皇帝制度这一渊薮,宦官权力也是来自皇权。如果没有皇权作为靠山,没有皇帝的支持,宦官就根本无法在政治舞台上立足,更谈不上操纵朝纲,左右政局。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究宦权与皇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