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巍军 《唐都学刊》2004,20(1):80-83
商业银行“惜贷”、“慎贷”的背后潜藏着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企业给银行打工”、“信贷员领导下的厂长责任制”同样是我国银企关系扭曲的真实写照。金融机构“存差”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由其负债的存款单一性和资产的多元化所造成的。当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不是“夕阳产业” ,不应也不能加以“抛弃”。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金融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中期,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金融系统电子化领导小组,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金融电子化建设规划和远期发展目标:“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基本实现电子化。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经历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70年代末到80年代,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第二阶段,大约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逐步完成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第三阶段,大约从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实现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