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稀缺下的市场定价,由于要素循环是必需的,故市场价格在受上变量和侧变量影响的同时,还受下变量的影响。通过构造劳动力—功能空间图,把表征为下变量的未来因子引入对均衡价格的决定中,并认为当期均衡价格由"未来商品供给和当前商品供给生成的总供给"与"未来商品需求和当前商品需求生成的总需求"联合决定,由此引入影响未来供给的降解率因子。因此,资源稀缺社会里,社会机制的设计和社会法则的提取应放在更大系统内探究。  相似文献   
2.
从集合论看商品的市场赋价——调研宣传以及生产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不断为数学“立法”的同时,数学也不断为经济提供非直觉现象的研究工具。在数学和经济不断渗透的背景下,跳过传统商品赋价理论,从集合角度重新审视了商品的赋价问题,得出商品的价格包括在消费者正确识别的商品功能集合中被赋的价格,在识别错位的功能集合中被赋的价格以及在扩充的功能集合中被消费者赋的价格三部分;同时顺便考察了厂商的宣传调研以及生产的逻辑,给出为什么商品的生产价格并不总是和市场价格相切合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是多维的,所以描述其活动的变量应该是矢量或者张量;经济学史是一个边缘学科的渗透史,所以推进这一学科的动力应该是多元的。依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在行为非随机性、行为偏好非饱和性、行为具有惯性以及行星轨道假设下,参照现有研究成果及其对社会经济系统研究的建议,借助矢量这一行为分析工具构造行为运动的禀赋空间,建立起行为与主体的一一对应关系,分析集体行为与个体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推导出行为间的作用力公式,并用该公式解释为什么个体行为易受集体行为的影响,产业距离上相近的资本为何容易发生流动。  相似文献   
4.
5.
通过构建反映任一时点特征的终身现值精算模型,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探究延迟退休对个人养老金福利的影响。基于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发现:第一,延迟退休的出台会导致个人养老金福利损失。相比退休制度不变,即时退休和逐步退休分别使得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平均下降38.10万元和33.78万元,并使得个人养老金出现缴不抵收的局面。第二,在实行延迟退休的同时,辅之以降低缴费率和提高养老金待遇等配套性政策,可减少延迟退休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即时退休缴费率最高达到8.40%或养老金增速提高幅度最低为5.20%时,逐步退休缴费率最高达到9.34%或养老金增速提高幅度最低为3.60%时,延迟退休下的未来历年个人养老金净收益均不低于退休制度不变时未来历年个人养老金的净收益。相比单方面调整缴费率或养老金增速,降低缴费率和提高养老金增速的政策组合效应,使得个人生命周期内的养老金净收益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延迟退休与降低缴费率、提高养老金待遇等政策相配套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延迟退休政策的改革阻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1960~2010年我国出生人数的分析,发现2001年左右,随着80后出生高峰步入婚配,住房价格面临上升的压力;2014年左右,随着90后出生低谷一代步入婚配,住房需求逐年下降,住房价格面临下降的波动。通过一个住房市场均衡的理论框架,文章仅考察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住房市场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随着80后出生高峰和90后出生低谷相继进入婚配,房价会呈现一个倒U型的轨迹。符合经济现实的仿真结果显示:房价将在2014年左右下降,同时在80后出生高峰人群进入成年的时间段内,我国住房的需求和供给缺乏弹性且相差不大。故人口结构的改变对住房市场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在对住房市场进行调控时,应考虑到出生高峰引致的人口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公平厌恶是对差距的向往,是对能力和位势完全均质的一种反感;获得性遗传是公平厌恶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实现公平厌恶的一种手段和公平厌恶行为在代际间的一个延伸。贫富差距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平厌恶,同时在地理和智力遗传逐渐弱化、父辈遗传和获得性遗传逐渐凸显的时代,社会群体集体采取自闭加以响应,使得社会结构日趋模块化,最终贫富差距也得到反馈式的加强。因此,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平台,打破财富分配和遗传的僵化格局,避免仅靠生物本性自发选择生成的阶层固化现象,使得良好的致富信息真正在各阶层群体之间发生共享,从而真正实现身份无贵贱、职业无贵贱的社会和谐状态,是破解贫富差距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男性育儿日益普遍,子女数量增加将挤占男性劳动时间,带来工资收入损失。与此同时,男性也承担更多的育儿经济责任,经济压力可能推动男性努力工作、赚取更多收入。那么养育子女数量究竟对男性工资收入产生何种影响?是“父职惩罚”还是“父职激励”?为回答此问题,本研究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一孩性别为工具变量,探究子女数量对男性工资收入的影响、影响机制及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子女数量每增加1个,男性工资收入增长6.1%,即子女数量越多,男性工资收入越高,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子女数量增多不仅促使男性提升劳动供给数量,如增加额外工作量,进而提升工资收入,还促使男性提升劳动供给质量,如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职业向上流动,从而实现增收。第三,子女数量对男性工资收入的影响在户籍、地区、受教育水平方面存在差异性,相较于农村户籍群体,非农户籍群体面临的经济负担更大,他们获得更高工资的动机更大,因此子女数量对非农户籍群体的收入提升作用更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更发达,东部地区的劳动者获得高工资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子女数量对东部地区群体的收入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全国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数据,结合CLHLS微观数据库,对2050年以前城镇失能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失能率不断提高,其中在65岁以上、80岁以上及10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其平均失能率分别为28.98%、42.12%和76.04%;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2050年以前其所占比例会超过城镇总失能老年人口的25%,而且男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始终低于女性重度失能人口规模;未来城镇重度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人员需求数量处于上升状态,预计2050年以前其每年需求的平均规模会超过500万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城镇失能人口将高于农村失能人口。因此,应尽快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长期照护机制;针对不同的城镇失能人群构建差异化的长期护理模式;加快建设针对城镇失能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人员队伍;完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规制。  相似文献   
10.
贫富差距是一种集体性的公平厌恶,即对差距的向往,对能力和位势完全均质的一种反感.在对公平厌恶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差距的概念,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阶层间固有的内在差距,它起源于自我选择、自然遗传以及公平厌恶心理.最后,从甘肃省的“联村联户”行动来探求“先富带后富”思想的现实可行性;在一个义务缺失的社会中,论述罗尔斯的分配思想;从贫富差距的热学隐喻中得出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