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不是图画,不可能用具体形象来表现生命力,只能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使之成为象征人格的生命,从而使接受者打破心理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在信息流中涌起情感浪花,获得生命活力的美感。而要唤起生命活力,必须在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注入书家主体的生命意识,使字“变调”转换为有个性的情感符号,成为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李泽厚同志在他的美学论文《‘意境’杂谈》中,提出了意境是诗歌美学理论的基本范畴这一命题后,关于意境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其中,古典文论工作者对意境的探索成绩显著。至于美学方面的研究,似乎寂寞。 近年,随着现代派诗歌的流行,出现一种论调,说“意境不是所有诗的特性,只是某一部份诗歌的特性。”这就是说,诗歌的最高美学准则不一定是意境,没有意境美也是诗。这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意境不仅是中国的某些诗歌的特征,而且是一切诗歌  相似文献   
3.
江柳 《百姓生活》2010,(10):21-21
我看过不少成功者的故事,但最令我震撼的是澳大利亚百岁老人鲁思·弗里思的故事。弗里思在儿时就怀有一个惊人的梦想——当世界冠军,到实现这个梦想,她竞用了将近10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诗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正如美是什么难于回答得令人都满意一样。然而这是必须回答的。中学教科书中、大专院校教材中,诗人和诗论家的文章中,各有所说,令人有莫衷一是之感。 对研究古典文论诗论、写古体诗和热爱民族诗歌的人说来,毫不怀疑古已有之的定义:“诗言志”或“诗缘情”。因为这个言简意丰的定义,指导中国抒情诗创作达两千余年之久。可是,对一些新诗人来说,就成问题了。这是由于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反封建文化的潮流中,存在着虚无主义倾向,导致诗人们一方面没有批判地继承古代诗论遗产,另一方面盲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的极左文艺路线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革命诗人精神振奋,深入生活,激情满怀,引亢高歌.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再度使诗歌绽放出春花.但是,诗歌的状况远不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所谓“朦胧诗”的第三次“崛起”(第一次是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第二次是在抗战初期),大小刊物上不绝此声.当这些作品似乎形成一个流派的时候,理论文章也热闹起来.如《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崛起的诗群》等连篇累牍的出现.这些文章(以下简称“崛起论”)的观点一次比一次鲜明,体系越来越完备.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派诗论的代表作.它有理有据,洋洋洒洒,大谈其所谓“新的美学原则”.所谓新的美学原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请看徐文中下面这样两段话:“这种(指现代派诗——引者)以反古典艺术传统出现的新艺术,注重主观性、内向性,即注重人的自我心理意识,追求形式上的流动美与抽象美,他们反对传统概念中的理性与逻辑,主张艺术上的自由化想象,主张表现与挖崛艺术家的直觉与潜意识.”(重点号为引者所加)“诗人把自己的生命信息输送到无理智、无思维的外界之中,(将)心中翻滚的色彩喷出来染遍对应景物.读者隐掉景物的实体,感受到的是诗人的色彩与  相似文献   
6.
各种文艺作品,都以其整体美而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愉悦之情。所谓“珠圆玉润”、“天衣无缝”就是指的整体美。 艺术整体之所以美,不是指表面上布局谋篇的完整性,也不是指思维逻辑的合理性,而是指文艺家根据彼时彼地的艺术感受,自由自觉地将艺术的构成因素和转换规律,组成程序来表达特定目的系统结构。如果作家艺术家不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领悟和掌握艺术整体的构成规律,往往导致平庸的或残次品的出现。因此,研究整体论就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7.
你妈呢     
一个男的骑摩托车,后座上带着一个小孩。骑得飞快,小孩摇摇晃晃,终于摩托车一颠,小孩掉下来。那个男的浑然不知继续往前骑,我停下车把孩子抱上来,加大油门追上了他。下车后我把孩子交给他,埋怨道:“你怎么骑摩托的,孩子掉了你都不知道?”那个男的瞪着眼睛看了看孩子,大叫道:“你妈呢?”  相似文献   
8.
艺术形象,是一切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段,也是抒情诗反映现实生活并借以抒发激情的手段.古代诗论中所说的景、物、事、形,指的就是诗的艺术形象,名异而实同.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细胞”.然而什么是诗的艺术形象?过去有种种议论.有人说,诗的形象就是“意境”,这就把“细胞”当作整体了;有人说,诗的形象是诗人自己和他所刻画的人物,这就过窄了.诗的形象是自然、社会、和曲折反映现实的幻想的情、景、事、物,其中包括作为直接抒情主体  相似文献   
9.
《古文苑》所录署名宋玉的《舞赋》,全文266字,几乎全部包含在《昭明文选》所录署名傅武仲的《舞赋》中。到底是傅武仲抄袭了宋玉的文章加以增补后,署名为己作呢?还是谁砍削了傅武仲的文章,署名为宋玉作呢?抑或有这种情况:傅武仲根本没有作《舞赋》,《昭明文选》中的《舞赋》原为宋玉所作,在传播过程中张冠李戴了?从审美观而论,傅武仲所持的是儒家审美观,在情感上他是否定和排斥郑卫之音的,而《文选·舞赋》却是热情赞美郑舞的,因此从创作主体意识上讲,傅武仲创作《舞赋》是绝不可能的。再从才情而论,傅武仲艺术才情平庸,文笔笨拙,他也不可能创作《舞赋》。《文选.舞赋》在行文格式及语言风格上与宋玉的其他作品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判定可能系宋玉所作;而《古文苑》所载《舞赋》,系流传过程中被人任意删削的残篇断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实训体系运行管理问题较突出,实训教学体系也不够合理,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实训运行机制理念,积极主动的争取多元投资体系,合理的定位实训中心,建立科学的运行模式以及打造实训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