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躬耕"是明末清初遗民自主选择的一种生存常态,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躬耕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耕田种地,而赋予了更加繁复而又沉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此时,隐居躬耕不仅可以在乱世中保全他们的生命,同时又是保全其气节的最佳方式.然而,这又与清初遗民所具有的强烈经世意识相冲突,于是,隐居与经世成为共存于他们思想中的对立的两级,这正是清初明遗民的生存困境."易堂九子"就是其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于成龙在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素有"包(拯)孝肃、海(瑞)忠介"之清誉.他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著,又屡被提升.  相似文献   
3.
我国八十年代兴起的“文化热”中讨论了很多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仍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就关于研究文化的指导理论,关于判断文化价值的标准,关于文化研究中的可比性原则,关于“两种文化”,关于研究当代文化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郭影秋同志(1909—1985)江苏省铜山县人。他兼资文武,德才俱备。既是一位叱咤风云,为革命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共产主义战士;又是一个睿智博学,于明清史研究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 作为有长期斗争历史的共产主义战士,郭影秋早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册,就从事党  相似文献   
5.
论钱谦益对明末清初学术演变的推动、影响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谦益在明末清初,既是一位诗坛领袖,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著名学者,对当时的学术演变起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发挥了重要影响.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就钱谦益一类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老一代史学家范文澜在论述清代考据学的发展时曾指出:“自明清之际起,考据学就是一种很发达的学问,顾炎武启其先行,戴震为其中坚,王国维集其大成,其间卓然名家者无虑数十人,统称其为乾嘉考据学派”.事实也是如此.追溯乾嘉考据学派的渊源,首先提到的正是顾炎武.本文拟对顾炎武的学术倾向、他与乾嘉学派的联系、区别等问题,试作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全祖望《小生堂祁氏遗书记》一文中,对吕留良的评价比较偏颇,本文以大量事实证明了,造成全祖望失误的原因不在其学术水平低,也不在其掌握的史料少。通读全祖望的有关著作可知,他对吕留良、黄宗羲乃至他们周围友人的生平、行事、思想与师友交往的情况大都有所了解。他作为一个既有思想、又功底扎实的史学家,如能依据其了解的史实,不怀私见,秉笔直书,客观评论,完全可以避免不实、不公之失误。遗憾的是却未能避免。造成失误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囿于主观成见,未能摆脱门户之争,以致一叶障目;其二,慑于清廷文字狱的专制淫威,在吕留良遭“剖棺戮尸”的酷刑后,不敢说真话,人云亦云,随意贬低吕留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清代的学术思想可说是处于一个辉煌璀灿的时期。以往学术界对清代学术思想的特点作了多种概括和论述,本文作者从把握清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特点入手,研究和探讨了清代学术思想的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认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中的一些问题,对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所刊韩式朋同志的《近代诗人笔下的沙俄》一文(以下简称“韩文”),列举并分析了我国近代史上一些进步思想家、诗人,运用诗歌作武器,对沙皇俄国的侵华罪行以鞭笞和揭露,这对于读者了解近代史上具有爱国主义内容的文化遗产,继续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读后颇受教益与启发。但该文肯定说: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曾与近代著名诗人龚自珍、魏源组织过宣  相似文献   
10.
论乾嘉“扬州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清代学术思想发展至乾隆中叶后,出现了“人人许郑,家家贾马,东汉学灿烂如日中天”的盛况,形成了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学术思潮——乾嘉汉学(或称乾嘉考据学),并涌现出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具不同特色的学术流派,如吴派、皖派,还有扬州学派等,特别是扬州学派,既继承了吴、皖两派的特点,又发展和超越两派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颇有些近代学术气息,成为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