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在中日关系史上,日本人的中国观经历过几次变迁,古代"慕华"到近代后期的"蔑华",战后的"赎罪意识"和对中国的亲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实力的变化,又出现了一些对华不友好的观念,冷战结束至目前阶段,日本对中国的观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日本历次中国观变化的背后,都是以中国实力的强弱和中日力量的对比为基本参照点的,因此虽然目前日本的中国观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尚不足预见,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国家增强实力并缩小与日本的差距,将会是形成日本友好的中国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陪审制度在国外历史悠久。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制度多年发展后已高度成熟。作者从其与一名曾担任过陪审员的普通英国清洁工交谈出发,站在普通民众对陪审制度的感受角度,探讨和剖析了陪审制度对于法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4条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规定指引下,法院在选拔陪审员时普遍强调陪审员的“高学历”、“高素质”,即男性、国家单位工作人员、高学历者占据了陪审队伍的大半名额。社会“精英”群体占据过多的陪审员名额势必造成其他社会群体在陪审员队伍中的代表不足,这与民主政治所强调的“无歧视、无差别的参政机会”之基本要义相悖;所谓“精英化”的陪审员是否就能更好履职也同样存疑。若丧失了“人民性”,陪审制度也将与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让陪审制成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之定位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的中日关系一直都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但这并不是两国国内大部分人所愿意看到的。尽管中日两国政府都力图发展双边关系,但日本国内的政治右倾化是破坏中日关系的一股强劲力量。因此,要发展中日关系,首先应该遏制住日本国内破坏中日关系的观念和行为,然后按照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开拓两国合作的技术领域;在一个领域的合作成功之后,转向其它领域的合作,最终建立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使得两国关系进入良性运转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及其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的说来,大部分人认为现行户籍制度是要改革的。而事实上,户籍制度改革已经酝酿了好几年,但进程缓慢。本文分析了现行户籍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今天的改革之所以止步不前是因为改革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现行制度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最后分析了改革困难重重的深层次理论原因。  相似文献   
6.
能源独立是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巴西通过勘探海上油田和推广乙醇燃料,以及水力发电等方式逐渐提高了能源自足率,基本解决了国内的能源需求,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能源独立。巴西能源独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对乙醇燃料和水力发电的强力推行。相较于传统的石化能源,新能源的消费更加‘绿色”清洁;然而,另一方面,“绿色”的并不等于环保的,巴西的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也面临着相互影响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