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古代帝王颁发的诏令,来自权力中枢,其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是,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居然敢改动诏书上的字,从而拯救了一千多人的性命,上演了一出古代版的"把枪口抬高一寸"。五代十国时,前蜀最后一位皇帝王衍这个人,史书对其定论,均是"年少荒淫"。年少时,他将国事交给几个太监打理,自己在蜀中的温柔乡四处寻花问柳、醉生梦死。当时,有个叫王承休的宦官很得宠幸,两个人毫无君臣之尊卑,关系倒像是铁哥们儿。唐朝以后,宦官娶妻已经较  相似文献   
2.
《史记》成书年代及司马迁死因考罗庚岭湖南怀化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我认为《史记》成书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兹将理由申述如次:一、司马迁作《报任安书》时,即征和二年十一月,《史记》尚未成书。《报任安书》(以下简称《报书》)称:“仆诚以著此书,藏...  相似文献   
3.
23岁的女生蒋静,清华大学英语系本科生、传播系研究生,第二届中国"网络小姐"大赛冠军,并获"最具智慧奖"。我在电话里和蒋静约好见面采访的时间,她的声音柔和婉转,有着成熟的味道。而出现在眼前的蒋静,却是青春跃动的。那满脸的阳光、灿烂的笑容,抖落着一身快乐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地处山区丘陵的河南省舞钢市,栽培果树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近年从山东引进的矮化樱桃优良新品种——矮樱桃,经我们在不同区域的种植示范推广,其遗传性稳定,并表现稳产高产,比普通型樱桃提早结果1—2年。若采取棚栽樱桃比大田栽培提前40天上市,其经济效益是大田裁  相似文献   
5.
回回识宝     
在上海文物商店里,有二十九名回族职工,他们中间有些人长期从事古玩、珠宝买卖,精通业务,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有“回回识宝”的美誉。上海文物商店,原是上海著名的古玩市场,“文化大革命”中被砸烂,1978年恢复时改为现名。在商店筹建和恢复营业过程中,回族职工马维富、罗瑞生等在金山县一个农民的鸡棚里发现了明代的宣化盆,从松江县农村的瓦砾堆里发现了明代的清化盆和宋代的龙泉盆,使国家的珍品重放光彩。回族副经理薛贵笙对瓷、铜、玉器等都很内行,他在商店恢复前被派到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看仓库时,曾经从出口物品中鉴别和抢救出不少珍贵文物,如汉、宋、元、明等朝的铜壶、六管瓶、清化梅瓶、清化虎爪盆、清化加黄盆和紫砂壶等,保护了国家的珍贵文物。这个商店的回族职工不仅识宝,有的还是巧夺天工的能工巧  相似文献   
6.
《信息日报》曾经刊载了一篇文章,题为《迟到十七年的判决》──   35年前,一个学石油炼制的青年周永臣不辞万里来到西北兰州,怀着一腔赤诚,甘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仅仅三年,“文革”开始了,周永臣因莫须有的“窃听敌台罪”被捕,继以“反革命”嫌疑被判入狱三年……刑满释放后,周永臣背着破铺盖卷回到了原籍。谁知,望眼欲穿的父母没有等到儿子回家就相继离世,此间,他大哥也含冤自尽。备受精神摧残的周永臣住在一间 5平方米的窝棚里,形影相吊,凄风苦雨,开始了长达 27年的拣破烂的生涯。   “文革”结束后,周…  相似文献   
7.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文学”与“怎样的多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是基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人文与社会因素中生长起来的族群差异性,在民族自身文学的书写与语演、形式与表达、审美与体验等一系列较之“他群”的“异质性”呈现.其实质是文学的多种民族语言行为的表达与书写.“多民族性”又造就了中华文化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关注文字文学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各民族语演文学的挖掘、鉴赏与研究.抵达多民族文学的存在方式,领悟多民族文学的语言艺术并与之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有赖于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为啥受伤     
王开岭 《东西南北》2009,(12):37-37
两个重伤病人在病房里聊天。 一个说:“我倒霉死了,昨天开着刚买的新车出去兜风,正得意着呢,忽然看到马路前面有一块牌子,上面写什么东西,太远了,没看清楚,我就赶紧开过去,一看,只见牌子上写着:前面有沟,请绕行。可刚看完,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连人带车掉下去了。”  相似文献   
9.
1 “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  相似文献   
10.
音乐成人礼     
王开岭 《社区》2012,(14):28-28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篮枞果》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十八岁那年,她中学毕业了,为了迎接新生活。她投亲来到首都奥斯陆。 一天傍晚,公园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 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儿地朝舞台眺望,此前,她还从未听过交响乐。 猛然,她一阵颤动。报幕员在说什么?她揪住姑母的衣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下面,将演奏我们的大师爱德华·葛里格的新作……这首曲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十八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