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用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考察了货币冲击对我国实际产出波动的影响,我们发现,货币冲击在长期里是中性的,但对短期产出水平具有真实效应。不过,与实际冲击的作用比较起来,货币冲击对于解释实际变量的波动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2.
简泽 《统计研究》2005,7(11):73-6
一、引言最近,一些学者利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技术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他们发现,技术冲击能够解释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这意味着来自其他方面的冲击,比如需求冲击,对于我国经济波动的解释力有限(卜永翔和勒炎,2002;陈昆亭,龚六堂和邹恒甫2004;黄赜琳,2005)  相似文献   
3.
对新经济背景下的传统成本核算体系的不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等角度对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作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持久冲击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依据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统计程序考察了1952~2003年间中国实际GDP序列的数据生成过程。发现中国实际GDP序列遵循一个带漂移的随机游走,因而它有一个随机波动的长期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还揭示了长期趋势的波动幅度不小于短期周期性波动的幅度。这些事实在理论上意味着产出序列增长趋势的变化和它经常偏离趋势的运动共同构成了中国产出序列的波动。因此,有理由相信来自供给方面的持久冲击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简泽  徐扬  李玉花  黄莹珊 《管理世界》2020,(1):187-205,242
生产率困境是创新经济学、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和组织科学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然而,这方面的文献分散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中,因而,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以1978年到2018年间的225篇文献为样本,本文系统地考察了生产率困境的形成机制和治理方式。首先,本文描述了这方面文献的演进脉络,进而形成了3个不同但是互补的研究视角。然后,从这3个视角出发,本文分析了生产率困境的前因后果。最后,将这3个视角综合起来,我们发展了一个关于生产率困境的综合性的理论框架,系统地揭示了生产率困境的形成机制和治理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技术范式下,技术发展存在自然和经济的极限,因而,生产率的增长最终会缓慢下来。重要的是,由于效率-创新冲突的存在,企业对生产率的追求使得它们不具有通过颠覆式创新推动技术范式转换的激励。进一步,即使企业具有这种激励,它们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核心能力变成了核心粘性,因而失去了颠覆式创新的能力。于是,企业对短期生产率的追求反过来使得它们难以突破生产率增长的极限,进而长期锁定在生产率困境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察了1952~1999年间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并从中概括出我国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其结果表明:就经济波动的持久性、不同变量的相对波动程度和协同变动而言,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与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基本一致,不过在波动幅度上存在很大差异。以1978年作为分界点,对典型事实所作的动态稳定性检验表明,改革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显著降低了。但是,经济周期的其他大多数典型事实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异质性企业的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琦  李晓萍  简泽 《统计研究》2013,30(6):51-57
 本文在融入企业异质性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下,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检验异质性企业的空间选择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异质性企业的定位选择行为在中国显著存在,并且是影响地区(企业)生产率差距的另一重要的微观机制;(2)在中国,地区产业集聚并没有对本地企业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即集聚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联系起来,提供了一个有助于理解经济可持续增长基本条件的理论框架。同时从经验上考察了我国改革以来的技术进步状况,并分析了未来技术水平变化的基本趋势,发现我国经济具备持续技术进步的基本条件,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