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就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在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企业效益探索出适合其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对篆。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动员型环境治理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中国环境治理出现新格局,环境问题改善出现新契机。浙江省“五水共治”中的水环境治理是典型的地方政府动员型环境治理。以“五水共治”“模范生”H市为案例,以生态嵌入论为分析视角,将传统生态嵌入式环境治理作为参照系,透视地方政府动员型水环境治理的运作逻辑,发现治理实践未能形成理想的生态效应是因为治理行动的重要结构要素具有以下性质:治理主体构成单一且具有“离地性”、政治性;伦理及价值层面,自然被过度客体化;治理目标缺乏系统观;祛地方化的科技应用;考核指标体系缺少对生态系统的综合考虑,约束机制局限在行政体系内部等。地方政府动员型环境治理向生态嵌入式治理的转变,需从优化治理主体结构、生态伦理、治理目标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现有关于环境抗争的研究,更偏重于环境抗争行动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以及环境抗争的策略、组织等外显特征,对环境抗争行动者遭遇污染后如何在其规范体系中做出反应、形成行动策略的内在结构涉及较少。基于沙岗村案例中村民环境抗争行动的结构分析,发现村民们行动在以“差序礼义”为特征的规范体系内:无论是与污染企业主的对抗,还是通过上访与政府发生互动,村民们做出行动决定时,首先都以其自身与企业主、政府的差序性关系定位为基础,行动策略的决定依据于其规范体系中特定关系所对应的礼义规范。村民环境抗争行动具有其独特的乡土意义。脱离村民经验世界中的规范体系理解村民抗争行动的意义,会造成对村民行动的误解、偏见,不利于环境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的环境污染问题——东井村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系统关系失衡的表现。环境社会学关注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关心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原因。文章基于东井村的田野调查,发现不顾及环境的发展方式将导致环境退化,导致经济水平下降、贫穷、疾病和人口迁移等社会现象的产生。分析东井村村民与化工厂和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发现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发生并持续的社会原因是。环境利益获得者和环境损害承担者的分离,地方政府对短期经济增长的需求,以及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悬殊的社会格局。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完善社会体制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回首,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未来趋势,并阐述了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社会日常运动当中去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