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罗艳华 《现代交际》2013,(10):162-162
“内抓质量管理,外树品牌形象”,我校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规范执教行为、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质量,真正把办学理念和新课改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促进学校工作全面推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罗艳华 《现代交际》2011,(11):150-150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我校积极探索、潜心研究,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学生发展最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人权与东亚——兼论人权的普遍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罗艳华从联合国成立迄今,国际人权的发展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分不开的。其中,东亚国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东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恢复是其在人权问题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目前,在东亚国家之...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积极性缺乏的原因,进而探讨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策略。双因素理论适用于高校青年教师管理的特点,对于克服传统人事管理的弊端,改善青年教师管理,提高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权问题是很长时间以来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中美人权之争之所以长时间存在并且在某些特定时期左右中美关系的发展,其根源主要在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人权观;中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两个国家所强调的不同侧重点;中美文化传统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对人权观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中美不同的历史经历的深刻烙印。这些因素使得中美人权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中美人权之争还具有三方面的特性,即长期性、复杂性和矛盾性。从中美人权之争的历史来看,两国的政策和做法完全不同。从目前来看,解决中美人权之争的关键在于美国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神农架国家公园作为案例地,从贫困人口感知视角出发,调查贫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受益的感知差异,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其感知差异对扶贫满意度及参与意愿(胜任力与行为态度)以及满意度对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当地贫困居民有强烈的参与到旅游脱贫中的行为意向,但是胜任力的缺乏限制了其参与行为.最后提出深挖文化提升参与意愿,智力扶贫提高胜任力,范围细分提高扶贫满意度,多元主体保障扶贫效率等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应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正确引导公众参与,促进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母爱如山     
我家住在一个“鸟不拉屎,乌龟不上岸”的穷山村。我家中很穷,为了供我们姐妹二人读书,父母起早贪黑,拼命地挣钱,可家中有时还会“揭不开锅”,别人家的大鱼大肉,我家从未有过,就是吃鸡对我们来说都是屈指可数。上初中时,我在学校寄宿,难得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很匆忙。那天,学校又放假了,我回到家中,看见父母那瘦小的身子在田里忙碌,忙放下书包想去帮忙,“雪儿,你别来了,这里水挺冷的。”妈妈见我要下田,忙中抽闲对我说。“没关系。”我下了田,田的水寒气透骨,我抬头看了看妈妈,她的嘴唇冻得发紫。“雪儿,你今天在家吃晚饭吧。”我刚忙完就想…  相似文献   
8.
罗艳华 《现代交际》2013,(11):152-152
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人权外交自进人国际社会,就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既是一些国家双边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也在多边关系中表现为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长期以来,西方国家进行人权外交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进入综合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在教育体制、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改革,然而教育均衡改革未能促进教育实质公平、育人方式改革遭遇瓶颈、管理制度改革尚待转型,呈现诸多“有改革无实质改进”的阻滞现象。攻坚期基础教育改革阻滞的原因在于,教育制度创设的有限理性、教育改革方式的外围渐进模式、教育治理机制滞后以及社会深层结构的锁定效应。走出改革阻滞困境必须突破既有的主体单一化、方法简单化、外围渐进式教育改革模式,凸显行动者的能动视角,在价值目标、审议过程和主体行动三方面进行重构,将教育改革嵌入社会网络之中。教育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应该从筛选精英转变到所有人共有共享的全民教育;教育改革审议过程应建立专业人员、市场和公众等多元参与的合法性机制;教育改革行动主体方面,应建构鼓励基层创新和边缘创新的多中心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