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于教育领域的不平等问题很多学者已经做过详尽的论述,但是这些论述讨论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大都集中在接受教育前和教育过程中,注重的是教育的可获得性,如: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保证贫困地区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和其他学生同样的受教育权。这些对教育不平等问题的讨论都是以受教育者能够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前提假设的。但是在我  相似文献   
2.
罗靖  张倩 《船山学刊》2004,(4):131-134
在文学艺术中,美蕴含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中,体现为情感的有效物态化;因而作品美是创作主体情感力量的形式化,文学解读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审美的精神超越。故从美学的视角来观照文学作品,确立文学作品的文化审美品格,意味着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充分地看到它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完整性,从而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概况,针对目前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微观环境欠佳,职能残缺不全,技术滞后,及目标隐藏的风险过高等,提出了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改进建议:务实权威,职能健全,技术持续改进,追求组织管理和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思想的发展及其国内研究动向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挑战,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的创新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已然成为现代企业极其重要的课题。作为企业三大自主创新方法之一的集成创新,由于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越来越赢得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与青睐。对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思想的发展与演进进行评述,并对国内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出洋赛会通行简章>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关于博览会的法规.作者结合当时社会现实,尝试分析<简章>对中国赛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得出结论<简章>的出现是历史必然,它对中国参加博览会的具体事项进行了制度化的规范,使得参加博览会有章可照,有组织可寻.中国参展活动由此开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它被视为中国参加世博会历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图书市场的竞争过程、特点及风险—收益的分担方式等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入的考察,指出中国出版业在竞争方面的最主要问题是忽视现有市场的开发,忽视质量竞争和长期竞争,而只满足于获取短期利润的品种的竞相出版,从而造成中国图书市场的表面繁荣。本文建议逐步建立和推行图书销售代理制这样一种保证受益的排他性风险—收益分担制度,以解决中国图书市场的长期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专项资金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专项资金审计的-般方法,指出专项资金审计中的常见问题,提出搞好专项资金审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会一诞生,中国就与之发生联系.文章通过选择中国近代博览会史上几届有代表性的世博会进行比较,分析近代中国的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演变轨迹.作者从观念的进步、组织方式的演进、参赛目的提升、参赛活动的多样、参赛成果的飞跃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事实证明,近百年的中国博览会事业的曲折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国际化和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进行文化审美检视,将会发现,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之中。尤其是中国文学忧患意识本身所特有的文化意蕴和美感包容力,大大强化了以忧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拓展了中国文学表现内容的审美空间。不仅如此,忧患意识还构成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忧患主题系统,使得中国文学包涵的内容和意蕴丰富而深厚,沉郁而感人。因此,认真地对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进行审美阐释,将对于整体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是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罗靖 《船山学刊》2004,(2):161-164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一切活动都具有审美性质,都是人在感性形式中对自己的本质进行的自我确认和自我肯定,因而或多或少都包含着审美因素,显示着某种程度的审美意义.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其本质特征就是审美,是一种使创作者和欣赏者心灵获得愉悦的情感活动.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现象能动的艺术反映,是作家按照艺术美的规律来构建的,是作家对社会生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式.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书中认为,在美学研究中不存在哲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困惑,因为美学研究已放弃了对诸如"美是什么"的终极问题的追问,而转向研究更为具体实际的问题,如"艺术品是什么"的问题.的确,对艺术品的理性把握构成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对艺术品作出了科学的全面的认识.本文将表达笔者对文学作品的美学思考及实现审美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