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学者一般未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相区分。公民宪法财产权与公民民法财产权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借鉴西方财产权的基本理论,分析它对公民宪法财产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基本权利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大致经历了福利分房阶段和住房改革阶段。在现实中,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有诸多不足,如基本权利设定不足、改革指导思想不足、政府职能定位不足、覆盖人群不足等。从人权需要和宪政发展来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将居住作为基本权利进行宪法规定,同时明确政府的住房职责,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分工等。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作为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达致成功改造的关键在于实现相关各方主体权利诉求的协调与平衡。然已有征地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非但不能有效完成前述任务反而致使"城中村"失地农民权利受损,因此,在明确"城中村"改造中应依循的宪法原则的基础上,从宪法的角度探寻农民受损权利的救济途径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性法规数量庞大,它们的宪法监督关系到国家法制的统一,也关系到法治国的建设。自1982年宪法颁布30年以来,与宪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的宪法监督有很大的改进,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监督主体、提起主体和监督程序等方面。在既有的法律框架下,提炼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监督模式就成为必要。按照相关规定,协调-审查模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该模式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又能充分调动各主体对地方性法规监督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