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作为领导者阶层所持有的政治文化观念,领导文化处于一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不仅具有对领导者阶层的规范和引导的功能,而且具有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促进的作用.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彰显人文精神的现代意蕴,升华传统领导文化为符合现代理性精神和民主追求的新型领导文化,使之更契合于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的时代特征,不仅是适应科学发展需求在文化观念层面上的价值规范转型,更是领导主体提升和证明具有先进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在数学教育中“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相互关系 ,并进一步引申至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在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系统与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五项相应措施,这些对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正下的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形塑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工具理性的发达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大的道德风险,司法作为矫正和修复社会关系的手段,其以公正作为最终的目标。青少年处在道德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社会中成就人格和品格的完善,而这种教育与完善相当大的程度是依靠法治来完成。由此,司法场域成为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塑造不可回避的部分,其通过司法运行模式、司法主体形象、司法情绪等各方面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期望以公正氛围、良法善治、优质的司法主体形象及司法公共理性的呈现有效地消解司法场域的消极因素,成功塑育青少年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下的乡村河流景观问题,地理设计理论的引入对其规划思维与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在地理设计的理念下,乡村河流景观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关键是维持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景观和社会环境景观交错构成的动态结构协调发展;将地理设计的方法论运用于乡村河流景观规划全过程,有利于降低尺度效应和规划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将地理设计的大数据、GIS等相关技术运用于乡村河流景观规划,有助于提高规划策略的科学性,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公民性是服务型政府之本。厦门PX事件中通过合法、公平、公开的程序允许公民参与,使行政决策发生改变;体现政府尊重民意、重视民意的跨跃性进步,出现以民为先的政府行政伦理信号,也预示服务型政府的实质性开端。一、行政伦理的次序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体制、行政领导集团以及党政机关在从事各种行政领导、管理、协调、服务等事务中所遵循的政治道德与行政道德的总和。行政伦理关系是行政管理主体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可以用善恶标准去评价的社会关系。本文研究的行政伦理主体是行政机关,探讨的是行政伦理关系中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行政伦理关系。伦理一词,按照《辞海》的解释,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现在常作为“道德”的同义词使用。在新华字典中,“伦”是指符合道的人类行为准则。伦,顺其纹理;理,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笔者认为,伦理中最关键的是对各种利益关系做出次序安排,即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中,哪些利益要放在首位,哪些利益要放在最后,对各种关系做个次序安排。在处理政府与公民关系中,行政伦理最应明确的是要将哪个利益放在首位。二、厦门PX事件中行政伦理次...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的个体权利为主要视角,着力从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人身权利及救济性权利等方面分析高校学生权利的个体性,进一步揭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进程中学生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法规及制度、权利救济等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方位多渠道构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视野下的学生权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导致社会环境、社会思潮乃至思维意识形态的不断嬗变,青年群体中法律信仰缺失、道德价值滑坡不断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严重影响青年成长。探究青年道德丧失、"有法不依"现象及生成因素,研究青年法律信仰与道德价值取向的互动机制,促使其成为有道德心和守法意识的人,从而有益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领导管人理念嬗变的时代性及必要性 1.新时代下属需求:新的人性假设。在新时代,信息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人们的劳动方式由以传统体力劳动从事产品制造为主,转变成以脑力劳动处理信息为主。人是掌握、分析、运用信息的主体。网络的发达与信息的畅通为人们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实现提供更为便捷的路径。人们维持生活的需求降低,更多的是追求高品质生活;在精神上,更多渴望融入团体、融入社会。因而,“经济人”假设不适合研究新时代的下属心理,“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假设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