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绝大多数地区生态与经济基础都较薄弱。在这样的前提下,把筹集到的有限资金用于生态农业整体系统的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进行重点研究。 一、资全筹集渠道析 广辟资金筹措渠道,筹集大量资金,是确保生态农业整体系统建设达标的前提。在我国国力有限,物力、财力不足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生态农业建设和生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16日,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举办专题座谈会,就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的新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进行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科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中国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以来,中国以本国的能源、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付出的相对高昂的代价,获得国民经济连年不衰的持续发展。但作为支撑国家发展的综合国力在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却愈趋尖锐。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环境既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条件,又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后果,特别是在广泛使用农药、化肥,乡镇企业普遍建立的今天,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能持续发展,已成当务之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首先是正确反映其现状,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农业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精髓文/贲克平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中国和全世界共同的纲领,分别载入各自的《二十一世纪议程》。在世界未来的进程中,可持续作为发展的中心思想和行动准则,在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中,将取代传统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1996年9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在山东省五莲县主办了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60人,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我国生态经济研究现状评价有学者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有组织的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国家。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是世界上第一个生态经济学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经济学会。进入80年代后期以来,由干参与生态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世界上有组织的生态经济研究明显地增多了,表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虽然我们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仍然有迎接挑战所需的条件。其一,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  相似文献   
7.
8.
2002年下半年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主办的年会上,经参会学者深入研讨得出一致的回答——生态经济建设及其保护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命脉。 与会学者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 探索之一:国际社会对环境与发展政策的宏观取向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世界上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性的重大变革:第一阶段是基于政府命令与控制的方法,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污染防治;第二阶段则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农民问题为核心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 农民、农业及农村问题同可持 续发展问题是涉及现阶段全国约9亿农村人口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如果我国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不仅有可能按照预期目标实现以山川秀美为基础的现代化,而且也将给全球环境建设及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农民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当前全国约9亿农村人口中,农民综合素质将取决于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与农民问题的角度分析,它既是一个经济与政治的问题,又是一个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在经济方面,我国农民现实的收入水平同广义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针对现阶段我国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展开热烈研讨,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我国生态经济学发展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近十年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与会同志认为,我国生态经济研究,在近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①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使多数人认识到“经济和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福利和财富的。”②使人们认识到自然资源同其它任何产品一样是人类最必不可少的资产,而这一资产并非取之不尽;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对立的,必须由“征服自然”转向“协调自然”。③拓宽了生产、消费、交换及价值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