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网络舆论与刑事司法互动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司法机关来讲,权力的运行不受阻碍和监督且能直达其预期目的就是经济和效率;对网络舆论而言,权利的主张不受规制和制裁且能形成一定影响力也是经济和效率。然而,当网络舆论的触角碰及到司法权力正常运作的边界,司法机关为使权力有效运作而规制网络舆论的话语权,而网络舆论为使权利得到彰显而对抗司法机关的裁断权。显然,这两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二者的经济都会受到贬损。尝试二者协商对话,司法机关与网络民众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引导网络民众合理的参与司法,使权力的有效行使及权利的正当诉求达到经济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的出现促使各地法院积极探索审判管理信息化实践,案卷电子化管理成为一种新的审判管理方式。本文从分析法院案卷电子化管理现状入手,探讨电子案卷对司法的影响与意义,指出我国案卷电子化应以克服其管理性与闭合性,以强化其司法性和开放性为改进方向。当然,电子案卷仅是司法运行的载体,诉讼形态的嬗变还需其他相关配套制度的跟进。  相似文献   
3.
老年犯罪人处遇应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刑事政策学角度探讨老年犯罪人处遇,不仅是刑事实体问题,也是刑事程序问题。然而,国内已有研究偏向从刑事实体角度分析老年犯罪人问题,却疏于从刑事程序角度讨论,因而难以有效回应实践。从刑事程序视野探索老年犯罪人处遇问题,借鉴域外老年犯罪人处遇研究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老年犯罪人处遇制度。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与刑事司法决策是互为作用和动态的关系。在互动关系中,任何一方都是在假定为理性经济人角色的情形下,在公共领域中的交流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以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在自身内部同样存在着利益博弈关系。对网络舆论来讲,网络大众的集体行动具有凝聚力是经济性的选择;对刑事司法活动而言,司法主体决策机制的合理构建与运行是经济性的选择。当二者相遇面临利益博弈时,刑事司法主体放低理性的姿态,网络大众收敛感性的冲动,主张平等话语功能才是二者良性互动产生最佳经济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基于成本与收益的理性行为模式,一国的禁毒工作必须以尽可能少的禁毒成本产生出尽可能多的禁毒效益,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关注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分析尤为必要。对禁毒工作进行经济分析,有必要分成两类,一是禁毒工作中断绝毒品供给经济分析,一是禁毒工作中消除毒品需求的经济分析。本文从断绝毒品供给和消除毒品需求的经济角度出发,有助于探索西部地区禁毒工作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与刑事司法决策是互为作用和动态的关系。在互动关系中,任何一方都是在假定为理性经济人角色的情形下,在公共领域中的交流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以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在自身内部同样存在着利益博弈关系。对网络舆论来讲,网络大众的集体行动具有凝聚力是经济性的选择;对刑事司法活动而言,司法主体决策机制的合理构建与运行是经济性的选择。当二者相遇面临利益博弈时,刑事司法主体放低理性的姿态,网络大众收敛感性的冲动,主张平等话语功能才是二者良性互动产生最佳经济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黄陵矿业公司近年来在推行"五精管理"中,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特别强化班组建设,结合发电企业和煤炭行业的特点,探索建立多个"五型四化"大学生精英班组,并探索出了一整套班组建设的经验。本文从大学生精英班组建设的背景和目的入手,阐述了建设思路、做法和成效、为企业班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老年犯罪人处遇应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刑事政策学角度探讨老年犯罪人处遇,不仅是刑事实体问题,也是刑事程序问题。然而,国内已有研究偏向从刑事实体角度分析老年犯罪人问题,却疏于从刑事程序角度讨论,因而难以有效回应实践。从刑事程序视野探索老年犯罪人处遇问题,借鉴域外老年犯罪人处遇研究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老年犯罪人处遇制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H村的实证调研,农村社会矛盾预防机制主要存在利益协调、利益表达与权益保障机制等三种类型。这些机制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也很显著。未来的建设方案可从建立社会矛盾预防机制的组织机构及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改进利益表达机制、强化利益保障机制与创设风险预警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精神障碍者犯罪因主体之特殊性,在刑事诉讼中应受到特别保护。域外立法及实践对刑事诉讼中的精神障碍者保护较为充分。我国对刑事诉讼中精神障碍者的保护在价值取向上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理念,在具体制度上不能充分照应实践。未来强化刑事诉讼中精神障碍者的保护应在关照我国法治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域外法治经验,具体可从明晰理念与建立完善制度两方面展开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