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改革前分配的平均主义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近来引起了党中央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过低、收入缺乏有效保障、收入增长预期不确定,目前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对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将起着重要作用。本期“关注”对“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很高,改革之初基尼系数比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即增量改革。增量改革实现了改革和增长的同步进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克服平均主义和做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指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如此郑重地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尚属首次。我认为,这是对改革和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学术界在这一领域所作探讨的肯定。 对于“中等收入者”,学术界在表述上是有差别的。在国外许多经济学文献中,往往表述为“中产阶级”或“中等阶级”(middle class)。在国内许多经济学和社会学文献中,则往往表述为“中产阶层”或“中收入阶层”,以避免同长期使用的“阶级”的内涵相混淆。我认为,按收入的高低来划分  相似文献   
4.
令人焦虑的居民财产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6月末,在城市居民金融资产中,最高20%家庭的户均金融资产占48%,最低20%家庭只占4%。其中最高组的户均金融资产是最低组的12倍。仅6年后,最高20%家庭的户均金融资产占城市居民金融资产的66.4%,最低组20%家庭只占1.3%,最高组的户均金融资产是最低组的51倍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如何通过制度突破和政策保护,使依靠工资收入积累财富的大多数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和最大化,从而有效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请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改革的转型期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关系到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本文首先阐述了转型期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先富带共富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然后分析了中国改革前收入分配的特点和改革后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根据这些分析 ,作者研究了导致转型期收入差距变化的四个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体制变迁、经济政策和外部影响 ,最后对改进收入分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差距扩大(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的错误认识。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加以细致实证分析,对一些模糊认识加以澄清。本文认为在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诸多因素中,传统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在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驱使下新形成的有悖于市场体制规则的制度和政策,政府对市场缺失和市场扭曲采取的不作为态度,对资本节制和劳动保护的不足,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成为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很高,改革之初基尼系数比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即"增量改革"。增量改革实现了改革和增长的同步进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来,“四人帮”在物质利益问题上散布了许多谬论,制造了一系列混乱。张春桥早就鼓吹马克思主义“不讲究什么物质利益”,姚文元则说什么只有“修正主义强调经济利益”。张春桥还叫嚷:“只要革命搞好了,八亿人民生活再苦也没关系”,“只要阶级斗争抓好了,就是颗粒无收也不要紧”,等等。总之,他们肆意割裂阶级斗争同物质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两者歪曲成为水火不相容的事情。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归根到底,是由剥削阶级无偿占有被剥削阶级的劳动这种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上的对立而引起的,即阶级斗争是在对立阶级物质利益相冲突的基础上产生的。否认了物质利益,也就从根本上否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