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8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迈向田野的书法人类学,其认识论的前提便是寻求人的相互看。因此,需要从人的相互看的相互性视角的理解出发去看待书法的存在及其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这实质就是一种在田野之中感受或体会到的书法的存在。书法的书写,其根本而言是基于人的媒介物书写能力的体现,其沟通性的价值在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性关联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人的这种书写能力表达的背后,书写有着一种从神圣性到纯粹信息传递的转化过程,由此带动当下时代书写的大众化趋向的发生。而书写大众化潮流的发展确实给予了书法人类学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字如其人”观念以新的理解。对于迈向田野的人类学而言,现代世界的文化转型大背景显然成为书写与书法新的存在方式的基本参照,而一种新跨界的书法理解由此而得以发生。  相似文献   
3.
4.
远去与归来构成了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超越了乡土社会研究的村落传统.村落从来不是局限在村落的范围内的,通过行者的远去,村落的边界得到了跨越.同时考虑到归来取向的村落研究与远去取向的跨村落研究,一种田野民族志的方法论才堪称完整.  相似文献   
5.
把中国乡村看成是"问题乡村"是支撑着一批中国乡村研究的学者从事研究的一种范式.原子化、宗族以及村落政治是这些乡村研究者最为集中关注的主题,他们急切地想通过实地的调查来寻求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由于对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误解进一步导致了只有乡村观察的资料和数据的堆积,而没有对中国乡村理解层次上的提升.中国乡村的研究者可以重新摆正自己作为理解者的位置,从整体性以及文化理解的厚度上去实现中国乡村研究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6.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10,1(1):31-44,163
依权力的支配大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使用暴力或强力的权力以及使用非暴力的权力。前者更多是跟战争、强力以及暴力紧密相连,而后者则是在文明化社会之后的一种权力表达方式,是采用一种符号、象征以及让渡等等形式来达成的一种支配形式,在不同的社会中,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本土人类学需要面对个体自觉的文化转型而有所重新建构.这种建构的基础在于米娜对本土文化的问题意识的提出以及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上的人类学文化处境的直观把握.可以从本文所提出的“三观六维”的角度重新思考中国本土人类学的解释架构,以此为基础而可能有人类学视野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构想,以此来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内部族群关系的总体性引导。此后的研究者以诸多证据及论述阐发"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进程,但对于在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下之既定"一体"格局中社会内部多元分化发展的图景,特别是现实的分化与地方自治机制,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这种片面的关注维度隐含有一种历史主义的偏颇。如何在现实的"一体"的格局之下去理解和呈现"多元"发展以及多样性的社会与文化的存在及其演进过程,构成今天所提"一体多元"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9.
陈学金  赵旭东 《学术界》2022,(8):96-105
近年来在华北一些村庄兴起一种百桌宴的传统文化实践,透过百桌宴的举办过程可以分析当前华北乡村建设与村庄的社会文化转型。元村和乔村自2016年开始分别举办以百桌宴为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前者的百桌宴是家族祭祖过程的一部分,后者的百桌宴是重阳节孝老文化展演的一部分。与改革开放初期村庄传统文化与社会组织复兴的状况不同,百桌宴实际上表征着后税费时代华北转型农村社区振兴民间文化、重建象征体系、寻找新的社会整合方式的努力。这种传统文化复兴可以视为一种治理型的社会整合策略,是村庄精英、乡镇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共同合力的结果。复兴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转型村庄建设的内部动力和文化自觉,应予以重点关注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知青在青年时期遭遇的发展问题在上山下乡结束30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为数众多的人,尤其是知青子女。本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根据知青日记、书信及回忆录,从发展心理学中Marcia的四个自我同一性类型及Higgins关于整合“理想自我”、“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角度分析知青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并进一步结合家庭治疗中Stierlin的“派遣”理论和Bowen的“自我分化”理论分析知青的发展问题是如何延续性地影响知青子女心理成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