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彝族与日本隼人发达的竹文化多维度反映出两者相似的宗教观念与民俗生活,通过比较可以为陷入瓶颈的"日本民族文化"起源提供佐证。目前日本学术界关于"日本民族文化"起源的对比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视野,缺乏微观比较。本文详细考察中国彝族与日本隼人各种宗教仪式所体现的竹崇拜,探索彝族"竹王神话"与日本物语鼻祖《竹取物语》的相似性源头,尝试分析中国彝族与日本隼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变通治国     
赵子说:制造轿子的匠人,担心人不能宝贵,而使得他的轿子无人乘坐;制箭的匠人,则怕他的箭射不伤人,而销售不出去。这哪里是因为他们对人的爱憎态度不同呢?实在是他们的技业,驱使他们去这样做。  相似文献   
3.
所谓年轻人用语是指在年轻人之间所使用的语言。他们不拘泥于标准语言,使用成人不能理解的新词汇和新说法来表达和强化朋友意识。共享并玩味、享受这样的朋友意识,是年轻人语言最基本的特征。本文是从年轻人用语的造词法、出处及所产生的背景进行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提要]日本学者的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本文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日本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分为文本研究初期、田野考察初期、比较研究期、活态口传文学研究期四个阶段。文本研究初期以汉文文献《竹王传说》《九隆神话》的文本分析为主;田野考察初期由鸟居龙藏1902年的西南研究所开创,此次调查为后来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西南诸民族奠定了基础;比较研究期始于中日建交以后,日本学者通过民间故事的彝日比较,为日本民间故事研究导入了新的方法论;活态口传文学研究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古代文学研究者利用彝族创世神话复原日本《古事记》等上古文学,其新的研究方法超越了国界,在日本古代文学、古代史以及民俗学方法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5.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极具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相继被介绍到30多个国家。作为传播到日本的第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日本影响颇大,不仅有诗歌、童谣、散文等4个译本,还有广播剧、舞台剧等活态表演。在文化要"走出去"的今天对《阿诗玛》在日本的传播研究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源于中原三月三的上巳节进入宋代就销声匿迹了,而偏远的南方少数民族和邻国日本一直将其传承下来,并融入了各自的特色。两者源头相同,又同在农耕社会中发展,所以存在可比性。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等因素,也存在着许多不同,如在日本体现了其特有的审美观、育儿观等。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由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地域相对封闭,把中原上巳节的习俗保留得更加完好,使对歌定情、碰蛋等活动不仅具有原始的求爱求子的意义,同时更增添娱乐和经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