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最早的艺术形式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混沌物,这几乎是中外艺术发生学研究的共同结论。可是,这种奇妙而又极富魅力的结合体为什么会成为人类艺术的前驱?换句话说,使三者融为一体的粘台力和内因是什么?为什么这种粗犷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形式在伴随原始初民走过奔放热情、诗意盎然、梦幻流溢的童年岁月之后,象细胞裂变一样脱落为单独的艺术生命体?对这个诱人而有趣的问题中外学者有过一些天才的猜测和生动的描述。例如威廉·奈德就曾说过:在个人或种族的幼年时代,诗、音乐和舞蹈是连在一起的,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根源。在词的韵律的重复中有诗的起源,在音调变化中有音乐的起源,在动作的重复与歌唱的同时,有舞蹈的起源。这三种艺术可能就是最原始的艺术,它们可能同时出现在一种粗糙的原始形式中。他进而推测,这三种艺术形式可能出现得比人类说话的时间更早。威廉·奈德提出了三个富有见地然而又未能道出所以然的看法:他肯定了音乐、  相似文献   
2.
文论界沸腾起来了,人们说:“八五年是‘文学研究方法年’,明年将是‘文学观念年’”。文学的研究方法和文学的观念似乎要洗心革面脱胎换骨?何等的有趣,又何等的新奇! 为什么文学的研究方法的探讨会如此夺目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对此作了几个方面的考察:第一,文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国  相似文献   
3.
金依 《决策探索》2014,(10):74-74
笔者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最初从事新闻播报的专题解说,近些年,随着专业知识的积淀、工作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倾向于纪录片的创作,对这类节目也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文学为什么要民族化?生活使然。所以,在我看来,文学的民族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反映现实的民族生活的问题。叫人讷闷的是,这样一个本来并不费解的问题何从会弄得如此争论不休,莫表一是。五四伊始,国粹派派与洋务派之争;二、三十年代通俗化、大众化的提倡与“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旨趣的分庭抗礼;《讲话》时期解放区文艺关于“阳春白雪”与“下里色人”的讨论;早几年“文学现代化”的呐喊;近年来的文学“寻根”的呼吁,这条分明的文学曲线中,莫不贯穿着对文学民族化问题的思考、探索。然而,作家们专注于创作无暇作太多的理性思考,即兴式的感受和直觉性的追求难免概念的含糊、偏颇;批评界远离创作实际的一家之言,常常使批评隔靴搔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