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股权分置改革中股东间博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制度症结,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应支付的对价而进行的持续博弈过程.首先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博弈论基础,就股东间博弈的行为,博弈过程中股东的收益、股东的策略选择、博弈结果对市场平均对价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次,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中以博弈论为基础的股东协商机制问题,并就股东间博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投票表决制下的有关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频繁项目集发现一直都是关联规则研究领域中最繁项目集发现算法,该算法的特别之处在于事先利用有向图进行的一次数据预处理,在预处理过程中将数据库预先存贮为每个结点都有一个域来记录其支持度的项目集邻接网络,从而把复杂的频繁项目集的发现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图中搜索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频繁项目集发现过程的效率.同时为了有效地解决预处理过程中的项目集支持度计算问题,采用了一种纵向的数据库表示格式.最后对所采用的算法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软件厂商广泛采用多阶段产品发布策略应对不确定的顾客需求。为了研究需求不确定性对厂商决策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两阶段框架:垄断厂商在第一阶段向异质顾客推出质量较低的产品,通过产品的使用,将不确定的顾客需求变得更为明确,然后在第二阶段推出升级产品满足这些需求。将厂商的决策定义为受需求不确定性影响的最优化模型,将第一阶段的质量与两个阶段的定价作为决策变量,分析厂商在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决策。数值实验表明,需求不确定性越大,第一阶段的质量和两个阶段的定价越低。当需求不确定性非常大,且负口碑效应强度超过正口碑效应强度时,厂商在第一阶段就不应该推出软件产品。本文为信息商品领域内的厂商在不能准确把握顾客需求时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内部控制监督是现代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重大内控缺陷发生可能性的重要措施. 本文构建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最优投资分配模型. 该模型提出了内部控制缺陷率和流程可靠性两个概念,认为增加内部控制监督的投资可以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率,从而增加流程可靠性. 本文借鉴了工程领域的可靠性理论,定义了内部控制监督投资的效用函数,以企业效用最大化为决策目标,考虑在投资预算额一定的情况下资金在各个业务流程中的分配策略. 模型分析表明,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流程在增加内部控制监督投资时,投资额的大小与该流程实际发生 风险的可能性相关,实际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越大,投资额与该流程内控强度的乘积就越大. 而在并联系统中,流程投资额的大小与各流程的内控强度有关. 但当各个流程的内部控制强度相等时,并联系统的最优投资额在各流程间平均分配时系统的效用最大. 此外,本文还证明了并联系统的效用高于串联系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