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问题研究为取向,综合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从“风险社会”的视角考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成因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发生的、具有较多网民参与、推动或转化的有一定影响的非制度化事件.社会结构转型风险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现实根源;网络技术风险是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潜在根源;群众利益诉求的制度风险是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动因.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要建立以舆情监控为先导、制度规制为主体、技术规制为手段的风险规避机制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也谈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有效运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践证明,公司缺乏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控制制度被员工忽视,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是进行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设计和有效执行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内部控制设计思路1.定位控制目标在设计内部控制时,首先要考虑内部控制欲达到的目标和效果。内部控制已不局限于资金和财产的保护,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而是更倾向于做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以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等等为其基本目标。帮助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避免或降低各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自诞生以来,其目标已从最初的查错防弊发展至通过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特别是内部审计已成为组织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持续监督主体,如何发挥其作用,提升持续监督的效率和效果是本文论述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仪式传播、认同理论为基础,以奥运会为研究对象,关注奥运仪式在促进国家认同形成中的建构国家话语和国家“共同体想象”功能、凝聚国家情感功能。同时指出了奥运仪式传播建构的国家认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依据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中关于预计负债纳税调整问题的答复,笔者详尽地介绍了预计负债的产生、相关的会计处理,并着重分析了预计负债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及纳税调整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剖析审计委员会的产生、角色定位,进而阐述了审计委员会通过履行检查公司会计政策、对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工作进行考核、与公司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交流等主要职责,可有效地发挥防止会计差错,提高财务报表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Cite Space 软件,以2000—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SCI数据库收录的463篇事实核查研究文献为样本,从数量、国家和地区、作者、研究机构、期刊、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研究前沿时序等指标,梳理研究脉络,分析事实核查的研究动态与研究热点。结果显示:事实核查的定义和内涵逐渐聚焦,研究范围不断拓展;事实核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互动日益频繁,但研究体系仍未成熟;事实核查知识生产相对分散,但已具备形成科学共同体的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