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衡量党的先进性的一条重要标准 ,是江泽民对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江泽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 :强调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及其战略地位 ;明确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任务、方针、政策 ;就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闪光的思想。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 ,对于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确保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保证党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试从经济哲学角度探讨邓小平理论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3.
论进一步转变政府行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政方式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我国原有的政府行政方式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虽已有了较大改变 ,但用市场经济和WTO的有关规则衡量 ,仍存有某些不足或弊端。因此 ,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应对“入世”的挑战 ,必须进一步转变和完善政府行政方式。其行政方式转变的主要对策措施包括 :积极引进、借鉴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行政方式方法 ,积极推进行政方式方法的科学化 ,努力实现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和依法行政 ,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方式 ,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而要坚持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必须首先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掌握...  相似文献   
5.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曾执行了一条错误的所谓“进攻路线”。对这个问题,党史学界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所谓“进攻路线”,是王明从对当时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出发而制定的一条脱离中国国情的错误路线。其基本精神是:在帝国主义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国革命的“决战”时期,“阶级力量的对比是完全有利于我们的”,“我们有着取得胜利的一切条件,因此,“要以革命的进攻来粉碎反革命对于革命的进攻”,“开展各个战线上的布尔塞维克的进攻”,  相似文献   
6.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德的正邪,事关社会风气好坏、人民利益得失、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德,特别是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把领导干部德的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7.
高学栋 《东岳论丛》2000,21(3):78-82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农红军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扩大红军的路线,即“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这是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实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的切实可行的正确的扩军路线,贯彻实施它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扩大主力红军与武装地方、扩大地方武装力量之间的关系,但由于“左”倾错误的一再干扰,正确扩军路线的贯彻执行经历过严重挫折,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国家公务员职业活动的根本道德原则。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部分国家公务员对此却存有某些糊涂认识,以为为人民服务已经过时了、不适合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了。对这种糊涂认识必须澄清。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国家公务员更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原则,这是因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广大公务员应成为实践为人民服务的表率;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的光荣义务和责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公务员无论何时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对公务员的一贯要求,具有政治的严肃性;只有坚持并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才能塑造公务员良好形象,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强调服务性符合当今的世界潮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不仅不能变,而且应该结合新的实践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中华爱国志士民族忧患意识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整个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积淀于中国先进优秀人物心中深沉的社会责任感。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劫不衰,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与源源流长、代代相传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的继承和发扬,不无关系。本文拟就中国历史上爱国志士的忧患意识进行历史考察,以增强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忧患意识,为振兴中华而做贡献。一、中国古代爱国人士的忧患意识在中国古代,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知识分子、出身于中下层的官吏或儒仕等,就以“忧患”的形式来倾吐自己的爱国情感。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增长,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已初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富强景象。在此情况下,有的同志说:中国当前既无外辱,又无内患,提忧患意识只能是杞人忧天,没有必要;甚至有的人认为,在和平发展时期,忧患意识只能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