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斌良是清朝嘉道年间满族八旗文人、艺术家,官至一品的封疆大吏,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绩。有关斌良的仕履,史籍有诸多记载,但其一生为官情况较为复杂,年谱中的记载详略不一,而档案文献记载可以丰富增补年谱记载的不足,这对更好地了解斌良仕宦与文学创作的互动性、丰富性、独特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理学大儒,孙奇逢的诗作不仅明确地体现出理学家之诗的鲜明特色,而且深刻地表现了鼎革之时知识分子阶层的心态变化.因此,其诗作对于研究理学家的诗歌和探讨明末清初知识分子心态都极具认知价值.孙奇逢与清初中州诗坛渊源颇深,许多中州诗人在其门下执贽受业,他对中州诗人的理学教化,对清初中州诗歌趋向于雅正深醇实际上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卡伦是清朝政府主要在北疆地区设立的具有执行巡查、稽捕等任务的军事哨所。清代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根据形势需要设置了诸多卡伦,以稽查盗贼,保护行旅,防止牧民非法越界放牧,检查过往行人的票照,确保封禁政策的实施。为有效管理卡伦,清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建立奖惩制度,定立巡缉章程,定期巡查汇报等。卡伦制度的实施,维护了土默特地区的社会稳定,保证了清朝政府对漠南归化城地区封禁政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理学大儒,孙奇逢的诗作不仅明确地体现出理学家之诗的鲜明特色,而且深刻地表现了鼎革之时知识分子阶层的心态变化。因此,其诗作对于研究理学家的诗歌和探讨明末清初知识分子心态都极具认知价值。孙奇逢与清初中州诗坛渊源颇深,许多中州诗人在其门下执贽受业,他对中州诗人的理学教化,对清初中州诗歌趋向于雅正深醇实际上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适应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简称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的适应性发展规律.适应性发展规律的必然性表现在:适应性发展规律具有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律的要素,适应性发展规律反映和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深层本质联系,适应性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前沿发展的内在联系.适应性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包括:适应发展的方向,适应发展的性质,适应发展的状态,适应发展的关系.适应性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前沿要在适应中实现发展,前沿要在发展中实现适应.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量化考核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教师考核制度以量化考核为主要特征,存在着考核制度导向错误、大学育人功能被弱化、引发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冲突等缺陷.量化考核制度是行政干预的产物,也是简单借鉴企业管理的结果.因此,改革现有大学教师考核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小型企业是一个客户数量巨大、高速增长的计算机消费市场。对小型企业客户进行消费者行为及消费需求分析是计算机厂商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的基础。本文归纳了小型企业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和关注点,总结出小型企业特有的计算机消费需求,为计算机厂商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官吏是国家法令政策的执行者,吏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元史·刑法志》对官吏的受贿、失职、滥用职权、违礼等违法行为进行了界定并制定了不同的处罚措施,为监督官吏专门设立监察机关御史台。从《元史·刑法志》的记载看,元代已形成了较完备的廉政法制和系统的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培地村进行的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考察,采用口述史的方法,对培地村苗族同化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认为融水的苗族不是纯粹的自在民族,而是经过长期同化逐步形成的、具有多民族元素并为其它民族共同认同的一个自觉民族。通过对培地苗族村的历史考察,笔者提出了苗族地区民族同化四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清代归化城、绥远城地区由于各民族的不断涌入,逐渐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共生的局面。归绥地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经历接触、交流、重组和重塑,通过不断调整各自内在的结构以应对外来的影响,呈现出各民族间文化上交流互鉴,经济上相互依赖,生活上守望相助的局面。正是在这种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