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要使语言所负载的信息成为人们所共知的交流信息·就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循的语言标准。语言标准化、规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语言发展的总趋势。目前,我国已进入进一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都在向信息化发展,利用电子计算进行信息处理,实现图书情报工作自动化,印刷排版现代化,生产管理自动化及办公事务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现代科技、现代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邮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文字,为使语言文字在迅猛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C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党中央规定了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2.
一包菊花茶     
从初中开始,我与母亲的关系就平平淡淡的,母女之间的话题仅限于吃饭穿衣,至于交流,只能套用一种流行的说法:无法消除代沟的存在。 高中后,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艰难,虽然自己在学习上有千般烦恼,但每当看到母亲飘飘的白发、深深的皱纹时,只有一个字:咽!咽下去说给自己听。 到了大学,越来越明白了亲情的可贵,但是一切却因为距离而变得更加生疏,只能在遥远的地方朝着家乡的方向,默默祈祷。 大概是在去年,母亲患了高血压,本来身体就不好  相似文献   
3.
以医德医风建设为着眼点 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惠结 《南方论刊》2011,(4):72+84-72,84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从医德医风建设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入手,阐述了以医德医风为着眼点,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几个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河首曲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影响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首曲草地生态的功能和作用,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定位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黄河首曲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治理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藏学研究的发展与藏族研究的日渐繁荣,藏学目录学作为指导人们阅读藏学书籍、研究藏族文化现象、探讨藏学学术发展规律的学科日渐兴盛起来。但对藏族和藏学目录学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还有许多方面尚待拓展的空间。甘肃省藏学研究所丹曲博士主编的《拉卜楞历史档案编目与拉卜楞研究论著目录索引》,就是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开拓。它对于查找有关拉卜楞寺档案和拉卜楞寺研究文献资料的人们,都极为有用。  相似文献   
6.
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在微博上爆料,她在飞机头等舱遇到一位傲慢哥,坐在原本是她的位置上。她向机舱服务员投诉,但服务员唯唯诺诺不敢上前。"该男抬眼傲慢地问:你想靠窗还是怎么着?""我想靠,这是商量着来的么?"虽是这么想,李小萌嘴上却说:你就坐那儿吧。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关于其性质是科学还是艺术,长期以来翻译界争论不休,本文从翻译的不同层次出发,论述了翻译是科学基础上的艺术升华,即在较低层上,翻译是具有科学性的技巧(或技能),发展到较高层次,翻译则升华为艺术。  相似文献   
8.
赋韵作为自觉的批评,肇端于魏晋齐梁,完成于唐代科举“诗赋取士”,其间包括“韵书”的编纂和运用。考查“赋韵”由宽松到严紧,与赋史变迁相关,即赋从“口诵”到“文本”,标志赋体由听觉鉴赏向视觉鉴赏的转移;赋的声律从“方音”到“官韵”,标志了赋韵由区域渐趋统一;从“赋创作”到“赋批评”,显示出“韵”学进入“赋”学的历程,其中最突出的是由重“节奏”向重“韵脚”的转移。这一过程所标明的赋韵批评的完成,又取决于科举考赋中首重“押韵”与最忌“声病”的制度与风尚。而赋作为语言的艺术,其押韵、设辞、声势、俪语等创作特征,必然进入赋学批评视域,其论“韵”,则首在声病与赋禁,这是“韵”介入赋体的重要表现;次在赋韵与制度,这缘自赋的宫廷文学性质,落实于赋韵批评,则是由汉至唐从雅、郑乐教争锋到韵脚协律的转变;三在赋韵与气势,从而体现其音节美,这又具有辞赋章句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赋学史上,刘勰《文心雕龙》以《诠赋》为中心的辞赋批评,首次以理论撰述的形式对楚、汉、魏、晋辞赋创作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探讨,尤其是对汉、晋诸家零散的赋论加以接受、总结与扬弃,构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明体”赋论观。在学术背景方面,刘勰《诠赋》与萧统《文选》“赋篇”的编撰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学术统绪方面,刘勰赋论又是对陆机《文赋》之“体物”说、皇甫谧《三都赋序》绾合“不歌而诵”与“六义之一”的说法与挚虞《文章流别论》中赋学见解的继承与弘扬;在赋学构建方面,刘勰体则诗骚、立赋大体、树立经典与赋文品览的论述,彰显了对赋体论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解读萧乾的莎剧故事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译自英国作家兰姆姐弟改写的Tales from shakespeare,是萧乾重要的翻译作品之一,对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居功至伟.从历史描写的角度考察这部译作,可以解读其从产生、出版、接受到参与目标文化建构的"生命历程".首先,产生于政治敏感的20世纪50年代的萧译本无疑是时代的产物,历史文化语境与集体误读的诗学决定了其翻译选材与翻译动机;其次,通过原文、译文与莎剧经典译本之间的文本比读,发现萧乾"归化"的翻译策略是借鉴朱生豪等名家经典译本的变通策略,既受制于意识形态、出版机构等外部因素的操控,又张扬了译者的主体意识;最后,萧译本自出版以来不断重印和再版,出版的形式日趋多元化,在目标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构建中扮演了诸多重要的角色,产生了重大的反响与影响.简言之,通过文化解忖读,可以看出历史语境、意识形态、诗学、出版机构、读者以及译者的个人特殊经历和思想等内外部因素对萧译本的产生和接受的干预,不仅影响到译者的翻译选材、翻译动机、翻译策略、翻译语言和翻译文本信息等方面的选择,而且,译本作为原作的"生命的延续",在目标文化中的影响、反响乃至文化建构功用也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决定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