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环保约谈是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新型治理措施,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环保约谈制度在环境立法中不断演变,并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一项重要工作方式。由于实践中行政约谈与督察约谈这两类约谈措施实施主体、程序具有高度相似性,使得在制度构建时较少区分约谈措施的法律性质,导致了不同约谈措施的混用。在环保约谈制度构建中,各地规范约谈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其对督察约谈制度的处理方式,也呈现出单行、融合与衔接三种模式。行政约谈与督察约谈分属法律法规与党内法规体系,两个体系应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建议规范行政约谈的规范性文件以衔接模式进行构建,与督察约谈衔接的同时,保留党内法规规范督察约谈制度的空间,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中国首部法治蓝皮书发布以来,法治评估成为我国官方与民间普遍关注的议题,而其中行政执法是法治评估的重点内容。时至今日,总结行政执法评估实践,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法治政府评估" "地方法治评估" "法治指数",还是微观层面的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均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定性轻定量、重过程轻实效、重形式轻实质的缺陷。在"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要求下,现有的行政执法评估显然无法对政府的行政执法实效进行客观考评。因此,行政执法评估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新的时代潮流,利用行政执法案例大数据,对行政执法的实效进行评估,以实现对行政法治实质正义的评判。以环境执法领域为例,引入"违法反弹率"指标,不仅能从客观上评估环境执法的整体质量,进而分析不同环境执法措施的威慑力度,更能科学客观地评判比较不同地区的环境执法质量。"违法反弹率"指标既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又能对行政执法效果进行定性评价。纳入"违法反弹率"指标是大数据时代行政执法评估的发展进路选择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1234条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具有落实“绿色原则”、扩大环境侵权的救济范围,以及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等功能。实质上,该条款规定的生态环境代修复制度将环境行政代履行这一公法制度引入私法之中,利用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实现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体现了私法公法化的倾向。然而,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还存在公法权力与私法权利如何衔接、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的引入是否必要,以及如何避免“放弃权利”等问题。因此,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制度,应保留该编救济私益的特征,限于对与私益损害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并从代修复主体扩张与代修复顺位设计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大家好!关于招聘这一话题,我们一共分为两期来进行讨论。上一期,我们着重从在人才招聘危机凸显的情况下如何找出招聘工作中最主要的难点、如何应对、如何提高招聘效率、如何评估各招聘渠道的投资回报率、如何实施有效的校园招聘、如何在应聘者海量投送应聘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筛  相似文献   
5.
丁霖 《中文信息》2022,(1):88-90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秉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开始了不断的创新变革,人事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致使人事档案收集管理效率节节攀升,也由此推动人事档案收集管理衍生出全新的买面貌.互联网+与新媒体创新了人事档案收集管理方式,是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新时代人事档案收集...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环境行政执法不力的现实尴尬,在强化环境行政执行权的同时,应考虑引入公众参与和私权因素,以环境私权制衡环境公权。环境行政代履行制度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环境恢复或生态修复等行政义务执行困境的间接行政强制方式,它是私权在公权中发挥作用、公众参与环境行政执行的体现。从大陆法系各国(地区)行政执行制度的发展和行政代履行制度现有规定来比较分析,行政执行权都经历了从强化到限制的过程,代履行制度的完善需要私权与公权相互制衡。我国应以《环境保护法》修改为契机,完善环境领域的代履行制度,应统一明确规定代履行的主体、程序与费用保障,通过代履行基金的私法债权求偿与公法债权征收两种方式的结合来保障义务人对代履行费用的切实承担,以保障污染者负担原则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第1234条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具有落实“绿色原则”、扩大环境侵权的救济范围,以及与环境公益诉讼衔接等功能。实质上,该条款规定的生态环境代修复制度将环境行政代履行这一公法制度引入私法之中,利用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实现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体现了私法公法化的倾向。然而,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代修复制度还存在公法权力与私法权利如何衔接、公法主体与公共主体的引入是否必要,以及如何避免“放弃权利”等问题。因此,其规定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制度,应保留该编救济私益的特征,限于对与私益损害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并从代修复主体扩张与代修复顺位设计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