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作品主要从一个辛苦为生计奔波的美国黑人青年真实的社会感受出发,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对黑人的压迫与藐视,使得处于各种不同地位的黑人们为融入白人社会而有意无意地丧失了身份。从美国黑人的身份迷失入手,对主人公丧失身份、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艰难心路历程进行分析,从而揭露了美国工业社会中,人为的精神歧视会导致黑人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外国法性质的认识不同,各国对确定外国法证明责任的方法也不相同。传统上的两种方法分别是确定事实的方法与确定法律的方法,现在这两种方法已逐渐融合,并有所创新。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或国际私法时,应借鉴这一新的方法,以适应国际私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性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必须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树立面向应用、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强化职业道德、提高能力水平为主线,科学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努力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文坛的后起之秀,妮可·克劳斯凭借最新力作《大宅》(Great House)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大宅》这部小说通过后现代历史叙事技巧讲述了一段犹太人寻根的艰辛历程,探讨了关于犹太寻根这一深刻主题,发人深省,令后世领悟到直面历史和反思历史的重要性。本文就《大宅》的情节构建、话语转义、多重叙事三个角度对其后现代历史叙事模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