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精神的流浪必然经过惶惑、流浪、归宿三个有机统一的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小说特点之一是表现精神的飘流,并且也鲜明地突现了流浪的三个阶段.惶惑是流浪的开端,其根由是中国人没有根除奴性,空、瞒、骗并在,小民人生使恶人得势,因此使人类的精神不断向正负两极飘流.归宿是呼唤停止流浪,向真、善、美超越.这种呼唤,其效应只能是阶段性的.人们也只能在飘流中探问,在探问中飘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表现的历史观,有历史的发展过程:青年毛泽东主要直观解构旧历史观;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的历史解构观进入了辩证否定阶段;同时,毛泽东从实际斗争需要出发,开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构,完成了辩证唯物史观的确立。但是,毛泽东晚年的历史观出现了二元对立矛盾。  相似文献   
3.
阿库乌雾的诗力透彝族文化的深处,写出了民族生命的本源美和力量美,并在宗教文化的溯源、思考中,显示出一种元初客观真实状态及多元存在观念。哲学的深思与现代艺术观念的结合,又促使诗人走向预谋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形象的重构,其终极目的是圆成一个民族现代生存精神与艺术精神完美同构的梦。在艺术美的追求上,诗人力图以出走而后回归的视野来审视民族历史文化,在丰富多彩的意象组构中,昂扬着一种来自民族文化深层的阳刚之美。其艺术手法多样,艺术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的历史观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早先,毛泽东主要是对旧历史观的直观解构。接受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的历史解构观进入了辩证否定阶段。同时,毛泽东从实际斗争需要出发,开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构,其内涵有肯定“造反有理”、对历史上受压制的悲剧人物给予重新肯定和以客观历史事实为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三个方面。但是,毛泽东晚年的历史观出现了二元对立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是帮助困难群体脱贫致富的根本办法。近年来,攀枝花市人社系统创新思路、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推进低收入群体就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人社系统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体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低收入者就业解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