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获得感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概念,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获得感有一个从顾客满意度到获得感的发展过程,是指个体在获取某种利益之后,内心深处所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受,是一种满足和幸福的积极情绪体验,而这种感受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获得基础之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以及可测性等主要特征。基于此,获得感的结构兼具物质根源和心理根源,物质根源是获得感的基础,心理根源是获得感的核心。而获得感的测量方法应该注重自陈式路径,统计测量指标也需要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在技术上,研究者可利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指标维度,用主观评定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确定获得感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进入职场带来的不只是解放劳动力的福音,还有社会对于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劳动力市场和劳动法的巨大挑战。应当看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兼具破坏性与补充性双重性质,虽不必过于担忧"技术性失业",但须有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意识和措施。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所衍生出来的劳动法问题,首先,应明确人工智能不能成为劳动者,可通过制定《机器人伦理宪章》对其进行保护;其次,人工智能换人必须实体合法、程序合法;最后,未来劳动法改革必须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具体问题,一一应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