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面对这场由跨国公司发起,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推动并席卷全球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运动,任何国家、任何性质的企业都无法回避。因为正象世界贸易组织首任总干事鲁杰罗所说:“阻止全球化无异於想阻止地球自转。”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必须正视入世挑战,坚定地“走出去”,勇敢接受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洗礼,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跨国经营与民营企业的制度冲突,是制约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最大障碍。因此.挣开民营企业这种单一封闭的资本形成机制限制,寻求开放的社会化融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的探底,一些国家已经在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问题上开始有所行动。他们认为,自己提前退出,别人的刺激计划依然能够低成本地惠及自己,何不坐享其成。其实不然,世界经济尚未出现明显回暖的迹象,或者即使探底成功,也不过赖经济刺激计划之力,这个时候,有人选择退出,后果非常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3.
第一,要认真走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要加快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提高信息产业对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另一方面,要用电子信息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一种组织经济增长的新思路》一书自1995年7月第一次出版至今已经连续修订出版了5次,最近修订的第六版又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经典的理论是没有时限的,它总能常读常新。是的,尽管这本书已经出版十多年了,但经过作者的不断修改充实,今天拿起来细心研读仍让你耳目一新、富有启迪、回味深远。特别是联系中国28年改革开放所创造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就更觉得此书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不仅富有创新,而且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资源、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以上,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被誉为"中国奇迹"。在耀眼的光环背后,不可否认的是,为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不可避免。目前在我国,农村贫困和城市贫困并存。通过对城乡贫困的表现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应对对策: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能力;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世界经济的探底,一些国家已经在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问题上开始有所行动。他们认为,自己提前退出,别人的刺激计划依然能够低成本地惠及自己,何不坐享其成。其实不然,世界经济尚未出现明显回暖的迹象,或者即使探底成功,也不过赖经济刺激计划之力,这个时候,有人选择退出,后果非常令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哲学思考薛岩彬,韩保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崭新的科学命题和合乎逻辑的目标选择,它无疑是抓住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而围绕这一核心,全方位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又必须借助哲学思考以寻求科学的方法论。一科学抉...  相似文献   
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2年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创新,提高就业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虽然明年扩大内需政策的形式与前几年扩大内需政策的形式没什麽不同,但新的扩大内需政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那就是新时期的扩大内需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互动”,努力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需求增加、经济结构优化和制度创新的“三重动力”。 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产品极大丰富,而加入WTO之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0.
韩保江  邹一南 《管理世界》2020,(1):25-36,231
"小康"目标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2月会见来华访问的前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正式提出来的,至今已整整40年。40年的小康社会建设是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主旋律。本文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的历史节点,梳理回顾了40年来小康社会建设从目标提出到全面建成的4次历史性飞跃,将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在各项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目标导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根本途径。2020年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应继续发扬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用"发展"提供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用"改革"破除现代化进程的艰难险阻,用"全面"引领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用"质量"设定现代化水平的更高目标,用"美丽"扮靓现代化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