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回族群众在花儿会上,不同于日常世俗生活的表现说明,花儿会是回族社会生活中二元结构下的特定时空。在这个特定时空里,回族群众完成了角色转换,以弥合现实生活和精神心理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关于北京郊区农村回族人民大办人民公社的初步调查报告。调查的地点包括一个镇、一个乡、两个村。进行调查和写出这篇报告的是参加全国回回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的几个同志。  相似文献   
3.
马通研究员与伊斯兰教研究马通(阿布·尤素甫·马通)研究员,回族,1929年9月生,甘肃张川人。1949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法律系。从事民族宗教学研究和工作四一多年。曾任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现为该所研究员,兰州大学和西北民族学院兼职教授。并...  相似文献   
4.
伏羲祭祀变迁中的文化内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始终被历代所祭祀。在被祭祀的历史中,仪式的文化内涵不断发生转换。各个朝代不同的社会背景、统治策略、思想观念,决定他们对伏羲祭祀的不同政策取向。伏羲不仅被看作信仰主体,更多的是被当作某种历史记忆性资源,在现实社会中被选择与再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梳理了解放前西道堂女性教育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阐释了女性教育与“汉克塔布”宗教传承方式、教长思想、社会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教育的发展始终脱离不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时代背景之下的人.教育在输出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文化.  相似文献   
6.
马雪莲 《劳动世界》2011,(12):20-25
工伤康复作为工伤保险制度的三大功能之一,在恢复劳动者的身体功能和职业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浙江省境内的112名工伤职工工伤康复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掌握目前我国工伤职工康复需求与服务供给的现状。在深入剖析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现存问题的同时,把握其发展的有利因素,进而从制度层面、运行层面、人才与技术层面分别寻求其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试论西北回族叙事诗中的悲剧意识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意识是西北回族叙事诗的艺术特色之一,它体现在叙事诗的方方面面。作为心理定势,悲剧意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一定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经济形态相联系的。西北回族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叙事诗中的悲剧意识,也体现了回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反省。  相似文献   
8.
从低强度瞬态电磁脉冲对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免疫能力等影响的实验入手,通过人的T-淋巴细胞为受试对象,以其结合绵羊红细胞形成E-玫瑰花结百分率为指标,测试了不同波形参数的脉冲电磁场、不同照射时间对E-玫瑰花结形成率的影响,为解释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细胞产生非热效应作用的机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安良是清末民初时称霸西北的回族军阀,建立了一支可以左右甘肃政局的军事力量。马安良势力,发迹于同治年间甘肃回族起义,由此而经历了一个逐渐壮大、称霸的过程。在这其中,清政府负责镇压回族起义的大臣左宗棠的善后措施,从客观上给予马安良以有力的扶持,对其后期的称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为西北回族中一支重要的宗教和经济力量,西道堂的历史也因此而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的产物,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识别民族的最直观的符号标志.作为一个文化事象,当外部的环境发生改变时,民族服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其作为族群认同的意义被凸现出来.在关注其表现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族群认同在高校中的深远影响,明确认同边界与认同边缘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