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杰 《社科纵横》2012,(1):102-103
在周作人的思想发展途程中,遗民文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但在不同的思想发展阶段,遗民文化以不同的面目呈现,通过解析周作人1930年代和1940年代遗民话语的差异性可以窥得周作人的思想内核及其后期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需求信息预测与处理中的牛鞭效应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不稳定的市场需求下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两层次的简单供应链系统.提出当零售商预测信息的过程中并不存在牛鞭效应现象,而在生产商和零售商利用库存策略处理需求信息的过程中却显著存在牛鞭效应现象.证明了利用信息共享的方式可以控制牛鞭效应,但不能完全消除牛鞭效应.  相似文献   
3.
“生活方式”的革新之于第三代诗人的重要意义反映于诗歌,就形成了第三代诗的日常化倾向,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生活或者表现出驾驭的自信或者有着把握本质的能力.其中隐含的理想主义使之与后起的新写实主义作家的日常观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4.
鬼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根水做的绳子>化用古典爱情叙事模式并将其奇迹化与极致化,让为爱受难成为女主角无法挣脱的宿命,其命运悲苦至极几成暴虐,而使小说产生了荒诞、戏谑的叙事效果,发生了意味的翻转.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九十年代,江西区域的文学创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学赣军”取得了更多的实绩。作家的创作相对于建国以来的其它历史时期,蕴含着更丰厚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本文试图从文学与文……  相似文献   
6.
7.
"生活方式"的革新之于第三代诗人的重要意义反映于诗歌,就形成了第三代诗的日常化倾向,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生活或者表现出驾驭的自信或者有着把握本质的能力,其中隐含的理想主义使之与后起的新写实主义作家的日常观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8.
万杰 《学术探索》2008,(2):127-131
第三代诗歌是20世纪80年代青年反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生活方式之于青年亚文化的重要意义反映于诗歌,就形成了第三代诗的日常化倾向,第三代诗人对日常生活或者表现出驾驭的自信或者有着把握本质的能力,这与新写实主义小说中的日常叙事情态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写有不少谈遗民的文章,在民族命运面临深重危机的情境中,周作人与遗民文化的此番对话别具深意。周作人的遗民话语呈现了遗民思想与生存的真实性、复杂性,他肯定的是思想通达而兼具民族气节的遗民,对历尽劫难仍保有闲适情趣的遗民深具同情。在移民、忠义、降节者几种乱世人生选择中,周作人对遗民式生存有所肯定,然而其“以气节为时俗”和“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思想观念又使他对遗民式生存进行了价值颠覆。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革命叙事:革命与复仇的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仇意识是鲁迅独特生命气质与存在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反抗非正当的生命境遇确立其作为人而非奴隶性存在的证明,也是鲁迅意欲构造国人新的精神与人格的切入路径之一。鲁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革命叙事,复仇被纳入其中。鲁迅的革命叙事一方面是书写革命运动被造反、个人复仇等动机混淆造成的失败;另一方面是呈现高渺的革命理念在真实的牺牲之痛与仇恨感、虚无感中的坠落。鲁迅在自然论与道义论叙事眼光之间犹疑,其革命叙事所呈现的道德困境和悖论正是后起的革命文学所用力弥合之处。在鲁迅的革命叙事中被点到为止的“处境的劣,即道德的善”命题,被后起的革命文学组织成为其革命话语的一部分而被权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