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跨境民族问题往往影响着国家与民族的重大关系。在分析、总结跨境民族对国家形象感知具有民族认知强于政府认知、人际传播优于大众传播、真实形象重于拟态形象等特殊性的基础上,探索我国针对跨境民族进行跨境传播的规律和策略,从讲求传播受众的精确定位、重视"意见领袖"的"二级传播"、增强传播内容的感性体验等方面为跨境传播提供有启发的研究路径和行动策略,以切实提高跨境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而民族则是社会共同体.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而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导向.在人类文化的演进中,宗教与民族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性(parallelism)与伴随性(Concomitance)的历史关联状态.从对应性角度看,几乎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构成中均含有宗教要素,至少有一种宗教形态与民族相对应,这在民族文化定型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伴随性角度看,每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上,都与宗教具有相伴随发展的特征.分析宗教与民族对应存在的价值与关联发展的意义,是正确处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关键,是增进民族文化共识、发展民族事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于凤静  王文权 《民族学刊》2023,(5):82-90+126
东北地区朝鲜语文媒体的跨境传播对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受众基本特征的认知和精准把握是跨境传播的首要环节。本文基于线上与线下的调查分析,在跨境传播视域下对当前在韩中国朝鲜族受众的基本特征做了形貌概述和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伴随时代的变迁与社会发展,在韩中国朝鲜族受众的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和媒体认知特征等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代际更迭引发了新的传播期许、融入的渐变正在重构传播认知与态度、主体意识凸显促动其社交媒体偏倚,等等。对当下在韩中国朝鲜族受众基本特征进行总结与再认识,把握在韩中国朝鲜族受众代际更迭与传播需求的变化,是改进东北地区朝鲜语文媒体跨境策略、提升跨境传播效果的基础和依托,也是其跨境传播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功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于凤静 《理论界》2006,(7):187-189
传统媒体新闻和网络媒体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有不同的话语机会,而二者的话语机会实则取决于说话者和接受者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接受效果等诸多方面。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两种媒体的话语机会,进一步探明两种媒体新闻的公信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广告是表现文化形态的一种符号,广告表现与文化形态之间存在一种互动的机制。广告依托文化,广告又在表现文化,并促进文化的变革。一位广告人说过:“广告正在创造着今天的文化。”笔者曾分别从不同的媒体出发,探讨了鞍山主要媒体广告在鞍山城市文化建构中的作用。在此我们将从鞍山广告业的经营与管理出发,探究如何打造鞍山广告的强势文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广告引人入胜之法琳琅满目、林林种种,尽述为艰,本文单点民间流行话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应用,以此为点来挖掘民间语言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户外广告是指在户外的某个特定场所,对人的视觉产生持续刺激作用的广告,它是以户外目标群体为诉求对象,以流动形态的人群为目标的广告。户外广告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广告形式之一,最初的户外广告通常是在户外墙壁上的显眼处,贴上一些抢眼的标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民间流行话语的使用要切合传播对象在产品、服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与其说是购买产品、服务,不如说成是购买产品和心情。谁更具亲和力。谁就必然会多出几分得胜的机率。商家在广告促销中、在面向各自的目标群体时。如果能够使用符合这一群体的民间流行话语。就是再经济不过的营销方略了。  相似文献   
10.
二、民间流行话语融进广告语言所突显出的特点 (一)广告语言借助民间流行话语充分放大了广告的传播效应 广告语言借助民间流行话语,会在作为广告语言的使用中离散出许多发源自民间流行话语本身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微观特点;同时民间流行话语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广告语言借助民间流行话语在传播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优势,我们称之为宏观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