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凤健 《民族论坛》2003,(11):52-53
2003年6月22日,陈水扁在高雄中山大学校友会成立庆典上致词称:“台湾的未来有赖2300万人民决定,而决定方式包括‘公投’等国民的基本人权,这些基本人权并非任何政府或个人可以剥夺或限制的。”台湾要搞“公投”引起岛内外舆论一片哗然,美国一再提出严厉警告,祖国大陆密切关注其动向,国民党与亲民党等“泛蓝”阵营及海外华人华侨齐声驳斥,岛内股市更受到明显冲击。本文拟从民族自决权的角度,分析陈水扁所谓“公投自决”的欺骗性、虚伪性及社会危害性。一、民族自决权的科学内涵公民投票作为一种表达民意的民主手段,有其确切的适用范围。一般…  相似文献   
2.
边疆民族地区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屏障。在影响边防稳定的众多因素中,跨界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搞好民族团结和处理好跨界民族问题,对于确保国家统一和边防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情局出笼的《十条诫令》,是在两大社会阵营的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情况下,企图通过物质诱惑、民主欺骗、文化腐蚀、民族挑拨、宗教传布、军事干涉等手段,针对社会主义中国所采取的"西化"、"分化"策略。其目的就是要摧毁我们的思想,动摇我们的信仰,改变我国的颜色,肢解我国的国土。我们一方面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西方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构筑起防止"西化"、"分化"势力的坚固长城。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本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起了积极的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区域自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几点认识思考,可望对修改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有所裨益。一、当前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民族自治地方应当亨有的自治权利未能充分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市区,土地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4%,人口3.64亿,占全国人口的28.6%,国内生产总值18245亿元,占全国的17.1%。西部地区涵盖我国的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旗),40多个少数民族的4000多万人口。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居住人口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20%,占全国少数民族的近80%。居住面积占到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6.47%,占民族自治地方98%以上。西部地区尽管地广人稀,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能源占全…  相似文献   
6.
作为“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的集晶,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对“元典”和“元献”的“述而不作”。由于“元献精神”是由历史人物的“行为”而非“言语”凝炼提升而成,因此,对“元献精神”的发掘与阐释,在孔子中庸思想的提出过程中,有着比“元典精神”更为重要的资源意义。而《论语》“微子”一篇则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对“元献”的五种处世类型的评价与意见,正是从这些评价与意见中,我们看到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是仁和知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一、科学技术为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学技术一旦进入生产领域 ,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而一旦进入意识形态领域 ,也会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 科学技术推动人们的观念变革。恩格斯指出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1] 事实上 ,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理论 ,不仅是对托勒密地心说体系的否定 ,而且也是对上帝主宰世界、主宰人类的宗教世界的严重挑战由此拉开了自然科学向神学开战的序幕。该理论后经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努力 ,在完成经…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状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总揽全局,在开创我国民族工作新局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