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后是个充满争议的群体,其根源来自主流话语中对80后青年的建构和定位,与80后青年自身的话语表达之间的天然对峙,同时也通过80后与成人社会之间的代际冲突体现出来。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降临以及青年文化在大众文化中日益凸现的主导地位,80后以其自身特有的具有反叛性和娱乐性的网络表达方式赢得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两种青年话语之间的对峙正在转向渗透与反哺。与此同时,80后在集体奔三而遭遇"三十难立"的窘境之后赢得主流社会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使这一标签第一次成为他们以弱势的身份相互取暖和认同的符号。因此在主流话语对80后从全面声讨到部分肯定的转化过程中,作为青年自身话语表达主体的80后精英的自我认同,也经历了由集体抗拒到集体认同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社会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女性主义在社会研究领域的工作进行了简要梳理 ,包括女性主义对主流社会科学中男性霸权的批判、有关社会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争论 ,以及构建女性主义社会研究模式的尝试 ,并作了简短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当知识遭遇性别——女性主义方法论之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当学院派女性主义在 2 0世纪 70年代以“女性研究”(women’sstudies)的形式进军学术界时 ,其初衷还只是想借助女性主义运动的力量在学术界为女性争得一席之地 ,同时为解释女性所处的不平等的生存境况和寻求走向未来解放的可行途径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知识上的储备。所以与女性研究在其他学科中的表现相类似 ,女性主义进入社会学的初期也是以批判正统和填补空白的姿态出现的(Millman&Kanter,1 975 ;Stanley ,1 993 ;Abbott&Wallace ,1 996) ,即批判社会学领域中对女性以及相关议题的忽略与…  相似文献   
4.
5.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证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人证言规定不合理之处,阐述了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概念,证人的确定,通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莞是我国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家具产业是东莞的支柱产业。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莞家具产业。痛定思痛,不难发现,根源在于东莞家具产业缺乏自己的品牌,从而缺乏竞争力。本文从品牌战略角度谈提升东莞家具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略论依法治国与程序法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程序法的本质、技术形态及其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论述,提出程序法是法律之法律,是法律运作之载体,是法律存在之象征等论断,以阐明程序法对于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诊所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具体运用中还存在经费不足、学时少、学分低、师资缺乏、案源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诊所课程的教学质量及诊所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诊所教育不能简单移植,应当根据国情进行改造;建议将诊所课程纳入必修课范畴,与毕业实习合并;利用现有和当地条件,拓宽诊所类型,拓宽经费和案件的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就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命运,使得这门学科的变化如同季节的更替,耐人寻味。从它的出身来看,虽脱胎于自然科学这样一个当时已经声名显赫的大家族,但是当它面对繁杂的社会领域和社会问题时,依然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事实上,社会学的两个儿女各自竖起实证和解释的大旗,也早早地分家了,并在旗下发展了自己的门派和后裔。此后一百多年,双方在相互较量的过程中此消彼长,并未能决出一个胜负。然而关于方法的疑惑和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息过。  相似文献   
10.
比较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词与冯延巳词、苏轼词及柳永词 ,映照出欧阳修词深婉、疏隽、谐俗之三大审美特色 ,可证欧阳修词并非承袭了花间词派之风格 ,因而 ,应予肯定欧阳修词在宋词史上的承前启后之地位与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