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栖居草堂是杜诗在沉郁基调上另一风格展现的时期,它以闲适、宁静、秀美的风格反映了唐代成都的风物民俗,人文古迹,也为源远流长的成都文化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古代宫室建筑作为特殊的建筑群落,往往集中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精华。汉代以宫廷文化为中心,辅以先秦南北文化浸润及齐鲁学术与诸子文化熏陶,形成了兼容并包、隆烈蹈励的大文化。这种第一次有着自觉审美意识的文体──赋,以其“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广博宏丽之赋家之心铺排尽致汉宫室之方正厚重,大美巨丽,飞扬灵动,折射出处于蓬勃向上的汉家审美风度。  相似文献   
3.
侯斌  周鸿彦 《民族学刊》2011,2(2):27-31,85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立法,加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立法还存在不足和缺陷,应当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个体种族文化身份、社群文化身份、民族国家身份、全球性文化身份是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四种基本构成。当代羌族文学创作的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多民族的边缘地域文化影响下,对多民族文化的欣赏与兼容的文化态度,在中华文明共同体发展进程中的族群历史记忆抒写和对当代中华民族与国家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下的身份探寻。当代羌族文学创作较典型地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的认同、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孝经》糅合了道德、伦理与政治社会的统治秩序,适应了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根本和以宗法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需要。汉唐两代均以孝道作为教化之根本和以孝治作为其治国的基本方略。今天,传统孝道的内涵已发生变化,但作为人伦价值的道德观,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