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文化根脉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支撑,在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双重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构建须充分建基于自身的文化根脉,创造中国教育学的崭新文化气象与格局。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文化根脉,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经验、中国现实关照及外来学科借鉴;中国教育学学术体系构建的文化根脉,应突出中国教育哲学萃取、中国思维科学遵循、中国学术实践循证及他者创新系统吸纳;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文化根脉,关键在于中国核心价值引领、中华文化符号渗透、中国实践规律呈现及先进话语体系共享。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的文化根脉的系统证成,将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及中国教育学中国性、现代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提供深厚而坚实的合理性证明和正当性论辩。  相似文献   
2.
“和而不同”是经过长期演化和不断实践积淀而成的中国哲学智慧。它不仅是民族政治交往、文化交流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不断、欣欣向荣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促成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共存、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的良方。在文化共生教育场域中,中华民族文化应以“和而不同”作为多元民族文化教育所追求的“终极依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抵触、外来与本土的文化冲突、主流与多元的文化矛盾等多重文化窘境始终贯穿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行动必须应对的实然境遇;中华民族文化应坚守“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通过秉持文化基因内核、萃取文化精髓因子、包容文化异质存在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动选择,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和谐共生,进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教育的对象、方法、内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对比较教育研究的思维本质进行探讨,作者认为,类比是比较教育研究及其创新的思维本质,比较教育研究应在类比思维的支撑下检验研究的条件与结论,从而提升比较教育研究的创建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4.
优先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必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主要体现为教师的中国式现代化、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自主现代化及教师教育实践自洽现代化。实现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必须要破除教师教育综合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畅和文化生态不良的现实制约,坚持以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做行动,以教师教育体制现代化建设为关键保障,持续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综合化改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