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众媒介对于受众来说,意味着知识、信息、主流文化甚至是权力,因此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同样应该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媒介参与能力.本文以西藏和陕西两地五所高校开展的实证调查为例,从媒介使用、媒介认知和媒介解读方面通过比较研究,测量和评估藏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分析论证媒介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地区的藏族大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校报有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明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民族院校校报未来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与时俱进,深入思考,锐意创新,在这种崭新的网络语境下,民族院校校报还是大有可为的.占领宣传教育制高点,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必将带来校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传媒时代编辑人才培养模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以内容资源为主的出版业,其文化积累和传承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在这个动态的过程和特殊的行业里,每一个环节和要素都离不开编辑出版人员的参与和创造。随着出版大传媒时代的到来。面对方兴未艾的网络出版和数字传播,提高现代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和加强编辑出版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5.
采用非概率抽样的问卷方式对西藏民族学院在校藏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媒介认知能力和媒介批判能力等方面诸要素,通过数据对比和实证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理性思考,提出高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的必要性和加强大学生媒介认知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常凌翀 《兰州学刊》2010,(12):194-197
西藏是我国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借助影像数字化技术的传播优势,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保护和积极发展势在必行。关键要处理好"原生"与"再生"的辩证关系,既要整体性保护好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和文化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影像化的形象、直观、多维性、审美创新性和影像化物质载体保存的长久性,积极实现影像化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双赢,传其神韵,把"根"留住。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积淀,也是解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显示文化个性的依据,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尊和自信的精神归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特别是在互联网语境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应有之义,更是当下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类更多的精神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互联网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满足人类多元化需求向更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激活了文化市场,受众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为以技术和内容生产传播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产业的产品形式和内容升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文化环境和安全形势,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正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和文化软实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西藏特殊的历史、地理、自然等环境因素都使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举足轻重.信息环境下大力发展西藏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西藏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成为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障,对于国家稳定发展和世界和平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数字国家已成为全球共识,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已成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农民的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数字乡村建设的底色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成效.通过全面分析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和农民数字素养普遍偏低的深层原因,深入阐释农民数字素养的价值内涵、生成逻辑和内在要求,进而提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综合性实践路径,依托数字信息技术搭建乡村治理数字化智慧平台,持续双向赋能以加速乡村经济文化产业迭代升级,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