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明斗  葛于壮 《民族学刊》2019,10(2):49-56, 110-112
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探索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对于加速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对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之上,归纳概括出城镇化运行的四大矛盾;并全面总结出旅游产业带动型、工业发展助推型、边境贸易推动型、草原牧业发展型四大类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通过构建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愿景框架,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最终提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城镇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强化产城融合,持续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活力,深化制度改革,实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升及保持文化传承,不断彰显城镇化的民族特色等城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由数量推动型向质量导向型转变是城市化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有效地转型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具有指引意义.笔者通过对城市化内涵及功效的系统性分析,全面阐述论证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认为未来的城市化转型方向将是由重物到重人、 由重城轻乡到城乡统筹、 由重城市规模到重城市功能建设、 由重经济发展到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转变,并据此从坚持以人为本、 城乡统筹及完善城市功能等层面提出城市化转型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产品经营模式正处于转型时期,农产品超市与传统的农贸市场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农产品超市经营作为一种优于农贸市场经营业态的经营模式,可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的农产品。门槛效应、供应链效应和价格效应等成为转型期农产品超市发展的障碍;减免进厂费用,降低门槛效应、突破价格制约,优化供应链等措施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5.
6.
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成渝城市群1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对其收缩的空间格局、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展开全方位的测算和分析。结果显示:(1)成渝城市群1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3座出现收缩现象,占城市总量的81.25%,主要集中于成渝城市群中部地区;3座处于非收缩状态,占城市总量的18.75%,重点分布于城市群两侧边缘;14个市辖区出现收缩现象,约占市辖区总量的29.79%;64个市辖县出现收缩现象,约占市辖县总量的65.98%。(2)收缩城市总体可以划分为全域式收缩、边缘式收缩和局部式收缩三种主要类型,其中全域式收缩主要包括5座城市,约占收缩城市总量的38.46%,均位于成渝城市群中部地区,且呈现连绵化发展趋势;边缘式收缩主要包括4座城市,约占收缩城市总量的30.77%;局部式收缩主要包括4座城市,约占收缩城市总量的30.77%,主要分布于成渝城市群的中部边缘地区,非收缩的市辖区(县)被收缩的城镇所包围。(3)少年儿童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同时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大;人口受教育程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均出现大幅度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出现大幅下滑,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则大幅上升,且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比上升幅度最大。(4)通过对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分析,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产业结构转换中的就业岗位不足、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自然因素,以及政府适当的干预构成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关键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实证分析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综合测算出2011年—2020年的乡村振兴水平,总结出其时空差异特征,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了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指派程序法(QAP)着重探究了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乡村振兴水平呈现波动式上升,且在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后快速增长,其空间分布始终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并随着时间推移展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整体呈现缩小态势,四大地区基尼系数的大小次序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东北间的差异最大,中部—西部间的差异最小,区域间差异成为其空间差异的重要来源;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对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化水平差异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制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城乡关系演化中的理想模式,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深度革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及妥善处理城乡居民两大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存问题归纳总结,对其成因进行系统性分析,依据基本内核、发展主轴、运行保障和外在依托四大层面构建设计出城乡统筹发展的运行框架;并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革除二元结构体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高效释放土地红利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等相应的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SBM模型、核密度估计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特征演化及作用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工业生态效率水平高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水平较低的城市逐渐向水平较高的城市转变,区域内部城市工业生态效率差异逐渐缩小;工业生态效率水平高的城市主要聚集在上游成渝经济区、中游城市群和下游长三角城市群,中游地区总体优于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存在一定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水平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和次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密度的交互作用强度最大,二者的共同变化对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为此,应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区域内部联系、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创造工业优质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协同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均衡型城市化"概念的界定及其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的简析,得知:中国城市化的"非均衡态"凸显、城市病潮的涌现以及农村"空壳化"问题的显露成为实现"均衡型城市化"的现实成因。基于这些成因的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以及城市化模式抉择的形势下,实现城市的网络化、找寻最佳城市规模、实行农村"就地城市化",以及优化产业空间、促进产业升级成为城市化由"非均衡"模式转向"均衡"模式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