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潘光旦教授在《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四辑上发表《湘西北“土家”与古代巴人》(以下简称《湘西北》)一文之后,在土家族族源研究上,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影响至深且远.我崇拜潘教授品德,也写过文章赞成他的观点,最近几年来,随着对土家族研究的日渐深入,特别是研究了地方志、族谱后,感到潘教授提出的某些论点,确有一些偏颇之处,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个人看法,并以此求教于土家族同志和关心土家族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正>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以下简称《桃花源记》)问世后,引起了历代学者的兴趣,著文呤诗,可谓连篇累牍.尽管聚讼纷纭,但综合起来,仍不外乎如下几点:一是把桃花源说成“仙境”或“仙窟”.唐王维《桃花源行》云:“初因避秦去入间,更闻成仙遂不还”,就把它说成“仙境”.唐刘禹锡在桃花源所在地朗州(今常德)作太守十年,写了《桃花源一百韵》,则把它说成“仙窟”.仙窟之说,唐代韩意,宋代苏轼早已对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上土家族与外界发生关系有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它们大致是中古的“羁縻’时期”,元、明以来实行的土司制度时期和清代改土归流时期.“羁縻”以前,曾有“要服”,“要服”时期,“事既鸿古、难为明证”,故从南北朝开始实行的羁縻州时期谈起.  相似文献   
4.
《九歌》是沅湘间少数民族的祭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关于《九歌》的原来面目,最早记载,见于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毕兹卡,译成汉语就是本地人的意思,主要聚居于湘西、鄂西一带。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有六十六万人。主要聚居于永顺、龙山、保靖、古丈、花垣等县;桑植、泸溪、吉首、凤凰、大庸等县,亦有少量的土家族。此外,湖北恩施专区的来凤、鹤峰、宣恩、利川等地有二十一万人;川东、黔东也有少量的土家族。据了解,目前我州在土家族来源问题上,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西来说:是古代巴人之后,世居川东、湘鄂西;一是东来说:来自江西。两种说法,各有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6.
向王天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庸张家界、桑植天子山和慈利索溪峪,是武陵源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风景区内都有关于“向王天子”的传说,但是三处的向王天子,名字不同,时代各异,事迹却大同小异,故常使旅游采风者扑朔迷离,以致近年来各地报刊有关介绍文章中,众说纷纭。本文拟对此予以缕述辨析,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向王天子三说桑梢天子山的向王天子叫向大坤:“向大坤系巴蜀大盘龙洞主,靖安宣抚使向肇云之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并根据谷臣章(桑植)、向国平(鹤峰)、张兴文(来凤)、田禾(恩施)等同志提供的一些材料,参照前人既得成果,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办法,企图对整个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一较为全面的论述。因土司情形复杂,笔者知识有限,谬误之处,希明达之士及土家族同志指正。一、土司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正> 无边包谷十分收, 火炕焦干满竹楼; 深山土家真福气, 热乎(土家叫喝酒)常煮腊猪头。——溪州竹枝词胡怀琛在他的《中国民歌研究》中说过:“在中国的诗里,有一种特别体裁,名叫竹枝词,凡是稍有文学知识的人,无不知道。”上面一首诗,是用土家语、汉话夹杂写成的竹枝词,是一般人常说的“武陵溪洞夷歌”。它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竹枝词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诗体。对于唐代七言诗和宋代词的形成,均有很大的影响。中唐诗人刘禹锡学习了竹枝词,并  相似文献   
9.
竹枝词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诗体,对于唐代七言诗和宋代词的形成均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唐诗人刘禹锡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竹枝词从民间登上了文人学士的诗坛,给诗词创作注入了一股新风。《旧唐书·刘禹锡传》说:“武陵谿洞夷歌,率多刘禹锡之词。”《新唐书·刘禹锡传》也说:“禹锡贬朗州,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作竹枝词十一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究竟是“武陵谿洞夷歌,率多刘禹锡之词”,还是刘禹锡的竹枝词学习了“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